楊偉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逐漸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進城務工子女,最近幾年來備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孩子身心成長過程中,由于家長的長時間缺位,很大程度影響到孩子的發展,甚至導致孩子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基于此,本文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為研究對象,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如何對其進行教育提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議,希望有些許借鑒意義!
關鍵詞: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問題;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所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也被稱為農民工子女,指的是戶口屬于農村戶口,但是暫時居住于城市的家庭子女。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城市與農村在各方面的差距持續增加,導致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當進城務工人員的生活趨于穩定時,就會將自己農村的孩子接到城市,在城市進行生活并接受教育。但是,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進城務工人子女受到綜合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諸多心理問題,影響到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不適應城市生活。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心理比較敏感,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決定人與社會關系的一個關鍵因素,而當進城務工子女不適應城市生活環境時,就會在人際關系相處不好,總是比較敏感與緊張,比如對于人際交往活動不積極,內心非常害怕受到身邊人的歧視,把他人的評價看得過重等。可以將具有這些特點的進城務工子女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在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由于害怕遭受他人的歧視與傷害,所以在與人相處中的一些行為具有攻擊性。第二類是不喜歡說話、性格內向,對待人際交往的態度比較消極。如果不及時消除學生這些消極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存在自卑心理,缺乏生活與學習熱情
在交流方面,由于城鄉存在著一定差異,所以一定程度影響到進城務工人子女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久而久之容易使其產生自卑心理。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很多進城務工子女從內心認為,與城市子女相比,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足,對于自己的成長沒有辦法做到正視,對于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總是過于在意。由于存在著自卑心理,這些進城務工子女在學習中往往缺乏積極性,還有甚者排斥學習,對待生活與學習的缺少熱情。
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策略
(一)改善生活和學習條件,消除學生自卑心理
為了提高進城務工子女的生活、學習條件,政府、社會想了很多辦法、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改革戶籍制度,針對進城務工子女,逐步改善其教育條件,全力以赴消除城鄉在戶口方面存在的差距。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緩解或消除進城務工子女的自卑心理,使人口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大地得到了降低。其次,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不斷地縮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以便將來更好地解決進城務工子女的就業問題,為進城務工子女將來接受良好的教育打下基礎。除此之外,在進城務工子女成長過程中,社會各界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針對進城務工子女,很多社區都開設了豐富的文藝課程,進城務工子女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從而滿足其自身的實際生活、學習需求。
(二)組織心理健康活動,引導學生樹立信心
與農村相比,通常城市教學水平要更高,教學方式比較豐富,部分進城務工子女在剛剛接受城市教育時,會有一種“聽天書”的感覺,長此以往可能會引發這些學生的厭學心理。比如,在農村教育中,許多教師占據主導地位,一味地傳授給學生將理論知識,并未結合學生特點進行授課,忽視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這與民主教育方式存在著鮮明的對比,而且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思維惰性,不愿意與人交流,不利于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針對這些學生,教師要加強心理疏導,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團隊協作活動,如足球、籃球、拔河等,引導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進城務工子女敞開心扉,消除其自卑心理。與此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人生來平等,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并將此作為努力的方向而拼搏奮斗,讓學生正視自己的成長與缺點。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這類學生的關心與照顧,利用生活中正能量的事物,積極引導學生擺脫消極情緒。再比如,在日常教育中,要讓學生意識到: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對此應該勇敢面對與解決,而不是選擇逃避,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教師還能為學生講解一些勵志故事,對學生思想與行為進行熏陶,讓學生勇于直面挫折,迎難而上,點燃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敢作敢為的精神。
(三)家校緊密攜手,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子女的很多性格與品質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家庭教育對子女產生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所以必須要重視家庭教育。在進城務工子女這一特殊群體中,由于大部分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父母受教育水平較低,迫于生活壓力常常早出晚歸,所以,很多父母經常會忽視子女的心理感受,缺少與子女的密切、深入交流,最終因為承受的心理壓力過大出現心理上的變化。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教師要不斷滲透關懷教育,尤其是對進城務工子女,對其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除此之外,教師要加強與這類學生家長的溝通,通過有機結合線上線下的方式,組織一系列家訪活動,同時通過微信、QQ等方式,與家長展開及時的溝通,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為進城務工農民工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的指導,根據進城務工子女的心理發展情況,共同制定針對性的教育策略,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從而產生事半功倍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結語
綜合而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這類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針對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此,可以從多角度入手,如改善生活和學習條件、組織心理健康活動、家校緊密攜手等,讓進城務工子女對待生活與學習保持正確態度,使其意識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并堅持不懈地學習,力爭通過自身的努力回報父母的愛,從而消除進城務工子女的心理問題,全面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姚來芳.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2021(46):235.
[2]姚來芳.教學中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健康培養的策略[J].新課程,2022(03):101.
[3]張靜.進城務工子女的心理問題研究[J].新課程,2020(27):39.
新時代下對進城務工子女線上線下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定西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DX〔2021〕GHB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