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彩紅
摘 要: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提高。對此,文章立足于新課程理念,提出了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包括運用生活資源、利用信息技術、運用分層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等,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研究提供更多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數學;有效教學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同時也是高考所必要的一門課程,學生學好數學十分重要。為此,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十分重要。教師要想達到對有效數學課堂的打造,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圍繞該教學理念探尋更多滿足于學生學習和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或者教學策略,以確保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自身學習的有效性,也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
數學知識既然來源于生活,那么最終也要應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這也是當下生活化教學越來越受重視的原因所在。大量高中數學教學實踐表明,生活素材與數學知識的融合,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與經驗,實現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觀。由此來看,生活中教學資源的合理挖掘,是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大重要措施。
比如,在教學“交集和并集”相關內容時,教師如果直接對并集和交集的概念進行講解,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理解難度也比較大,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他們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借助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在講解“交集”時,以學生感興趣的學科為切入點創設情境:在50名學生中,喜歡語文的學生有25名,喜歡數學的學生有16人,兩門學科都喜歡的學生有10人。學生普遍有相關的經歷,在該生活情境的創設下,學生通過體驗和思考,完成了對交集概念的構建,即“一般的由所有屬 于集合 A 且屬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 A 與 B 的交集”,突破了概念知識的學習難點,課堂教學的效益得以顯著提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高中數學知識既抽象又繁瑣,學生理解時的難度較大,這就是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始終不夠理想的原因所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只有做好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工作,才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有效理解。其中,信息技術不僅教學資源十分豐富,且能夠將各類信息進行展示的展示,是促進學生對知識高效掌握的重要工具。
比如在教學“棱錐”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關于棱錐的示意圖,對于看到的面以及看不到的面,可以分別用直線和虛線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棱錐的頂點、側面和底面,并明確棱錐各個面的特點進行把握。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結合,培養了學生在大腦中構建抽象知識對應具體影像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保證。由此來看,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達成了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目標。
三、積極踐行分層教學理念
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班學生,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又比較明顯,顯然統一化的教學只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而影響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因此,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積極秉承分層教學理念,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踐行,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指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比如在教學“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相關內容時,對于學習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群體,教師應做好對簡單數學題的設計,這樣在他們能夠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學生在學習成就感的滋養下,會形成深層次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對于學習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群體,教師應注重問題難度的增加,以便于他們在充分發散思維的過程中,拓展自身的數學視野,實現學生學習層次的提升。通過在數學課堂中踐行分層理念,各層次學生度進行了都進行了有效的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同時,也讓數學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保證了全體學生的共同學習和發展。而這樣的課堂教學,將分層理念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全面地發揮了出來。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是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可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在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比如,在教學“指數函數、冪函數、對數函數”之后,教師為學生提出對比探索三種函數異同點的任務,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需要,選擇自主探索,也可以選擇小組探索,在橫向和縱向比較中,完成對知識的完整構建。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十分重要,本文僅提出了四種實施方案,教師應持續以學生為中心探索更多可行的方法和建議,讓學生在高質量的數學課堂中,實現真正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功天.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參與度[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11).109-110.
[2] 向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淺析[J].考試周刊.2018,(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