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華

摘要: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的提出表明了我國的教育事業進入到了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將教育的關注點放在了關鍵能力與必備品質的培養上,以促進學生在各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綜合素養的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認識到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并且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到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以引領高中生在數學學習中逐步地接近核心素養生成。基于此,本文以數列這部分的教學內容為例,從課時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設定、教學過程實施以及教學評價反饋幾個方面,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培育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育
“核心素養“的提出解答了二十一世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從”雙基”、“三維目標”到如今的六大核心素養培養,可以看出核心素養的培育已經在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中成為了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所體現出的不僅僅是育人目標的轉變,也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要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引導、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學習心理以及情感體驗,使高中數學教學可以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踐行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將其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工作任務,積極地探尋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路徑,以促進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生成,這也是每一名一線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課時目標確定,指向核心素養
若是不能明確地制定教學目標,那么教學活動的實施也就失去了依據,其教學過程必然會出現混亂、無序的問題發生,因此需要數學教師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以教學目標的確定為首要任務,使課時教學目標指向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生成,走出教學目標指定籠統、含糊的現狀,真正地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為接下來的數學核心素養培育活動開展指明方向[1]。
以等差數列的概念教學為例,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立足于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幾個課時教學目標:
(1)在古今的案例觀察中,引領學生抽象出等差數列的概念(數學抽象思維);
(2)能用建立的數學概念判斷某一個數列是否屬于等差數列的范疇(邏輯推理),能夠通過計算與證明的方式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數學運算);
(3)在概念構建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從特殊推理到一般規律,在數據的分析與對比后,建立等差數列的數學模型(邏輯推理,數據分析,數學建模)。
通過對上述的課時教學目標設計,可以發現其與傳統的“雙基”教學目標不同,指向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設計,需要教師的每一個教學目標設計都體現核心素養,每一個教學目標的完成都可以推進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所強調的是如何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到數學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設定,瞄準核心素養
從數學教學的角度分析,教學重點是“重心”,教學難點是大部分學生難以攻克的學習點,一般情況下教學難點都是比較抽象的或教師難以講解清楚的內容,若是教學的重難點設定不準確,如教學重點的設定脫離了教材的重心,教學難點的設定并非是學生們難以理解的內容,那么必然會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地發展,那么核心素養的培育也就無從談及了。對此,需要教師瞄準核心素養設定教學重難點,并以教學重難點的設定帶動全局、連貫全局[2]。
如在等差數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重難點的設定中首先需要考慮到其所設定的重點與難點是否契合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現狀,能夠通過重點與難點的設定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不僅僅是讓教學重難點的設計局限于完成教學任務的范疇之中。那么,教師的等差數列這節課教學重點設定可以為:“通過對等差數列的概念與符號表示方法探究,體會到數學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學會歸納、概括出數學概念,學會推理驗證猜想”;教學難點為:“等差數列的概念以及符號表示、數學模型的建構”。這里面的教學重點設定瞄準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生成中必須要經歷的“觀察:、”假設”、“抽象”、“證明”、“概括”過程,教學難點的設定體現出了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以及數學符號表示形式,還要引領學生建構數學模型,學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一類問題。
三、教學過程實施,圍繞核心素養
教學過程是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主要環節,那么就需要數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核心概念與問題的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讓高中生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指導學生在運用數學思想、發展思維品質中,將學習水平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有意識地滲透六大核心素養內容,使學生在同學的幫助、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地發現、分析、探索、領悟,以形成數學核心素養[3]。
如在“數列通項”的求法一課教學中,首先,教師在課堂導入中選擇了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列問題的思考:“假設,一對小兔子從剛出生到長成大兔,需要30天的時間,在30天之后這對小兔子就會生下1對可愛的小兔寶寶,且每隔30天便會生下一對兔寶寶,那么一年之后,會繁衍出多少對兔子呢?這時,學生們表示很茫然,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到學生們面對這個問題表現的手足無措,那么教師可以指導其借助畫樹狀圖的方式計算小組的個數,并將計算出的數據用表格表示出來,如下表所示:
這個過程可以引發學生對具體問題的思考,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中抽象出數列及其通項公式,如教師問:“假設兔子的對數是Fn,那么隨著月數的增加,Fn出現了什么變化?Fn的變化有沒有什么規律可循呢?你能用數學公式表示出月數變化與兔子總對數之間的關系嗎?此時,學生們開始猜測月數與對數間的關系及其對數的變化規律,在相互的討論以及推理驗證之后,總結出Fn+2=Fn+1+Fn(n∈N*),由此計算得出12個月后,也就是當n=13時,兔子的總對數時233對,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在數列公式及其求法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解數列規律發現的數學史,讓學生驚呼數學的神奇,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列分布規律以及螺旋曲線的特點,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生成。
四、教學評價反饋,納入核心素養
傳統的教學評價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下,沾染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其教學評價手段單一、評價內容不全、評價標準不清晰,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從而導致教學評價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教學價值[4]。而在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導向下,需要教師將核心素養的培育納入到教學評價反饋的環節之中,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構建日常化、動態化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對此,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評價方法多樣化,綜合定量、定性評價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及逆行綜合性的考慮,重視學生日常積累情況以及大型考試測驗情況;第二,評價方法動態化,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包含了“內隱”與“外顯”兩個部分,除了知識掌握程度外,還有創新意識、情感等內容,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評價內容選擇評價方法;第三,評價主體多元化,在教師評價學生之外,還可以組織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結語:總之,核心素養的培育是課程改革以及學生發展的共同需求,因此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重要教學任務,并將其貫穿于數學教學全過程,以促進高中生的數學素養形成,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宏玲.發展核心素養 培養全面人才——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滲透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4):53-54.
[2]秦明方.新課改視野下高中數學學科素養的思考[J].求學,2021(32):57-58.
[3]曾繁榮.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數學解題研究[J].天津教育,2021(24):148-149.
[4]許松柏,李明,楊秦飛.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J].中學數學,2021(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