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娜


摘要:復習課是初中化學的常見課型。教師普遍認為復習課難上,更難出彩。設計復習課時,應明確復習課的功能,結合學情特點,選擇合適的復習課型,遵循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情境引入、貼近生活等,方能設計出促進學生發展的高效復習課。
關鍵詞:化學復習課;課堂互動;創設環境
初三學生進入復習階段通常要要用最短的時間將整個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全部進行系統整理,歸納學習,各科都面臨著相同的壓力,老師和學生的共同感受就是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大多數的復習都變成了填鴨式教育,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去思考釋疑,老師講的很辛苦,學生聽的也累,課堂效率也有所下降。如何能夠提高復習課堂效率,改變課堂現狀,值得我們深思。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使我對復習課有了新的認識。
一、化學復習課堂通常存在的問題
1、復習課時間緊,任務重,課堂容量大。復習課的特點是將知識分類匯總,綜合性高,系統性強,要求學生高度集中,對知識要有全面的認知。
2、教師講的多,學生動的少,出現兩種極端。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問題大,整堂課不能使學生全面接受,課堂難點和重點把握難度比較大。
3、課堂沒有實驗的支撐,失去了活力,學生自學偏多,課堂的有效性落實不到位。復習課基本上都是講授性比較多,有集中知識點的總結,對于一天接受相同教學方式的學生來說,容易分心,走神,疲倦。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4、學生聽課的少,做題的多,課堂互動少。在復習后期,部分學生自認為已經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對課堂內容不再過分重視,把側重點放在題海戰術上,從而忽略老師對解題技巧的展示,從而使教學事倍功半。
5、學生對不同科目的態度有偏重。個別學生因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復習后期對不同學科出現了取舍現象,對自己學不懂的科目放棄,課堂上不再主動,甚至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
二、課堂改革措施
通過對課堂形式的改革與創新,根據不同內容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將所學知識進行融合,并加以應用,讓知識點無形中滲透進教學活動中。
案例1:針對碳的氧化物的學習,采取對比式性質復習及思維拓展。首先讓學生分組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進行對比分析及展示,進而拓展應用解決問題。
對比基礎上的思維拓展提升
1、檢驗和吸收二氧化碳分別用什么物質?
2、金剛石和石墨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CO和CO2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
3、CO和CO2互為雜質時如何除雜?
案例2:貼近生活,解決問題:《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的復習
1、展示幾份食譜,分析營養素及其食物來源;
2、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早餐食譜分析其營養素。
3、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設計一份營養搭配的午餐食譜。
一日三餐食譜
早餐:豆漿一碗、全麥面包兩片、雞蛋一個
中餐:腐乳空心菜、皮蛋拌豆腐、醋烹綠豆芽,米飯半碗
晚餐:素炒西胡蘆、蝦米燒冬瓜、腐竹拌黃瓜,紅豆粥一小碗
案例3:游戲互動,激發主動性:如元素、化學式、物質類別及性質、用途等。
制作元素卡片,學生分組以抽簽的方式選擇對應元素符號,進而根據老師給出的要求完成相關任務。
任務1:按要求依次寫出含有該元素的物質類別:單質—氧化物—酸—堿—鹽—混合物
任務2:寫出示例中物質相互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描述反應類型
任務3:描述示例中物質的主要性質及用途
此外,利用游戲卡片還能輕松認識宏觀元素與微觀粒子的關系,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對課堂教學進行展示:
1、用途輻射,引申性質:針對碳單質的學習,采用應用連線的方式從用途入手,進而引申到性質等內容的復習。
2、網絡圖式轉化復習:對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及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的同時,層層遞進,設置問題拓展內化,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
3、創設環境,問題引導:化學能源與資源的學習中,利用蠟燭引入復習:①、如何讓蠟燭燃燒起來?②、燃燒的蠟燭如何熄滅,原理是什么?③、生活中哪些物質能引起自燃?
4、實驗現象,口頭表述:氧氣的化學性質中,現象描述是重難點。給學生提出“一光二熱三生成”的方法由學生相互表述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加深印象,并以競爭的形式發現錯誤描述,激發學習熱情。
5、比賽激勵,提高認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計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貫穿化學學習始終,學生對方法已經掌握的很多,丟分都在細節。因此采用比賽的方式,對重點方程式及計算方法進行競賽考核,激發學習熱情及競爭力,提高學習認知。
6、知識分解,分組展示補充:化學儀器及操作內容多且繁雜,將其分類細化,組織學生分組領取任務,對相應內容進行匯總,形式各異。之后再班級展示,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補充,從而全面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學方法千千萬,復習課更應該為學生減負,使其在輕松自主的氛圍內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實現自我價值。讓學生不但能掌握知識,還有能夠建立自信,從而愛上化學課。教師的作用在于用最輕松的方式打造高效課堂,這也是值得我們不斷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寓整理歸納于習題教學之中[J]. 譚振.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7(13)
[2]例談化學復習課中的智慧生成[J]. 朱紛.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5(11)
[3]從化學素養說起——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 吳俊明. 化學教學. 2017(07)
[4]初中化學“主題化探究式復習”的實踐與反思[J]. 李焱,孫成林. 化學教與學.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