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藝瓊
摘要:以“以德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中小學道德教育的主要基地,它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教育的重要任務。但是,僅憑學校自身的能力還遠遠不能解決問題,應將學校道德教育的有關內容整合起來,積極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道德教育體系,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小學德育;三位一體;構建策略
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建設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種道德資源和要素,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學校道德建設中去,并在實踐中不斷培育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達到有效的道德教育目的。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學學生心智還不成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而當前社會復雜多變,學生常常會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一些問題,如學習問題、社會交往問題及早戀、偶像崇拜等問題,面對問題與挫折,學生常常感到手足無措,不能正確認識與處理相關問題。尤其如今,網絡環境中充斥著不良信息,對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是共同促進的關系,二者同等重要。學校與教師要正確認識知識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切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并抓實抓好。
(二)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應試教育帶來的不良心理影響,學??梢砸孕睦斫】到逃秊槌霭l點,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這是因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樹立自信,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提高了,學生就可以正確對待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受到的挫折,能夠正確處理同伴關系。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使其以必勝的信心克服學習困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等,實施健康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與途徑。
二、做好學校德育,制訂德育計劃
在小學道德教育工作中,制定和執行學校的道德教育規劃,對于搞好中小學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和管理,使思想道德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在以“反對侵犯、自我防衛”為主要內容的“校園道德教育”活動中,各年級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闡述了防范校園暴力的措施。通過班會、德育課等形式進行滲透,使"反對校園暴力、自我防衛"的主題成為全班同學的主要理念:一方面,通過班會形式進行德育活動。例如,在本星期,班級會議的議題可以是“校園暴力的一般表現及防范”,而在“面對校園暴力時,應如何求助”,透過議題的相關性來保證“共同對抗校園暴力,自我防衛”的議題。同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在校學生的侵害狀況,并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保證各項工作的實施。
三、協調家庭資源,實現有效德育
通過對家庭的資源進行整合,使其達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是教師實施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把家庭道德教育與校園道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在同一個方向上都能得到統一的引導,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全面的道德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從而達到對道德教育的全面滲透。
比如,在“尊老愛幼”這一話題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制定了一個十分充實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老師要按照“尊老愛幼”的特色,與他們的父母進行交流,并在家長會、座談會、視頻會議等形式與父母進行交流,并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并圍繞著尊老愛幼開展相關的工作,比如在班級舉行“我為父母洗一次腳”的主題班會之后,班主任要將這個主題班會的內容通知給父母,讓他們和孩子一起做好“洗一次腳”的準備,再通過家庭的互動來保證各項道德工作的落實。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與學生父母形成一致意見,做好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并遵循“一個步伐”的原則,把學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工作統一起來,以保證各項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切實貫徹。
四、協調社會資源,構建德育環境
小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除了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之外,還要考慮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在道德教育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整合各種社會力量,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從學校和其它渠道主動地獲得各種社會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學生道德教育的教育。
社會發展和小學生道德教育都有其必要性,一方面,學生的道德教育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立德樹人的理念也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趨勢,各級部門和組織都十分關注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并樂于為此作出貢獻。比如,政府部門會定期安排有關單位和單位到學校進行道德教育,比如,比如轄區法制辦、派出所等,都會定時去校園宣傳,讓同學們自我保護意識;比如,紅色景區會定期邀請同學們來這里參觀、學習,還有一些紅色基地會安排專門人員去宣傳和宣傳。同時,要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力量,為學生的道德教育創造更多的可能。通過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比賽和演講,使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道德教育的內涵,把學校、家庭等各種情景中所能獲得的道德教育轉化成現實,使道德教育成為學生的一部份。
五、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能夠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使之在親身體驗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鑒于此,小學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實踐活動,設計不同的環節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到馬路上打掃衛生,使之體會清潔工的辛勞,并要求他們想象沒有清潔工整個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子,然后借機告知學生"每個崗位都不平凡的道理,使之樹立尊重他人、尊重每一份勞動的意識。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爬山,并在途中引導學生以爬山為例思考"如何面對挫折”,同時要求其描述自己當下的心情,如"感覺很累,完全不想再走一步""想要立刻下山等,到了山頂以后再讓學生回顧自己之前的想法,描述自己當下的心情,使之明白“堅持就會勝利""克服挫折就能看到美景"等道理,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意志力,培養其不怕困難的品質,進而順利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六、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并及時進行溝通
身為班主任,還應多關注學生的情緒、心理變化,及時與之溝通,然后在了解其存在的問題之后對他們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幫助他們走出陰霾、排解不良情緒,有效提升其心理素質。
例如,當班級中某位學生表現異常時,班主任就要留意該名學生的情緒和狀態,并與家長溝通,了解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然后找到合適的時機邀請該學生談話,且要注意態度、語氣,給予學生充足的安全感,確保他們敞開心扉。待了解其近期表現異常的根本原因之后,班主任要給該學生提供建議,也可為其制訂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學習目標,并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給予其更多關注和關心,使之重新振作,不斷克服心理問題,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結語
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中小學道德建設中,教師是學校道德建設的主要組織者和執行者。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往往能影響他的品質、性格,乃至影響他的一生。作為城鄉結合部小學中高年級班主任,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們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全面發展,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們少一份冷漠,多-份溫情,這些學生就會少一點失落,多一點收獲。要努力從孩子們身上發現亮點,不吝嗇地用語言、目光、體態表達出我們發自內心的欣賞,充滿愛心地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找回自信的鑰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楊曉紅.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索[J].新課程,2022(01):240.
[2]朱云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困境與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21(36):34-35.
[3]房以娟.小學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21(24):80-81.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家、校、社會三位一體協同共促城鄉結合部小學“三全育人”路徑探究》”;項目編號:JSZJ21082;(福建教育學院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