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六年級是小學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對于6年級的學生,通常更強調復習。此外,課程亦包括全面復習小學所有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應系統地、有針對性地研究學生的具體學習條件。此外,在課程結束時,除了加強知識外,亦應引導學生加強應用知識的實際能力。這使學生能夠對所有基本知識、技能和應用要素進行歸納、總結和分類。
關鍵詞:小學教育;六年級;數學;復習
引言:在傳統的應試教學理念下,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教育主要依靠教師對整個復習教育體系和結構的理解,很難在學生理解層次上提供更好的教學體驗。因此,在傳統觀念下,六年級復習教育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在新的課程改革素質教育觀念下,通過建立基于素質教育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氛圍,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以及在復習優化過程中通過創新和改革方法來刺激學生學習體驗,并在復習階段改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的整合。
一、六年級數學復習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死板
在傳統教育活動中,小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鴨式教學方法,以及非常不規范的教學方法,由于一般復習涉及的知識范圍更廣,更有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失去連續性,會影響課堂乘數效果。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小學生不能培養對數學的興趣,缺乏數學思維習慣,不利于小學數學重復的有效發展。
2教學目標嚴重混亂
教學過程應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導向,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編制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然而,目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復習課上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其缺點是不能跟上時代對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過于模糊的教育目標使學生無法清晰地理解自己學習的內容和重點,導致小學數學學習效率低下,知識不可靠,容易遺忘。
3學生自身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學生有強烈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欲望和注意力,但這一時期的小學生思維相對緊張,不具備相對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和數學思維能力,這是影響六年級數學復習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數學復習課上,要求學生積累一定的知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此外,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練習,并及時消化、整合、整合和應用知識。在學習數學時,相對復雜的計算、未知的體型、對問題的抽象描述以及對某些公式的記憶都會給學習過程帶來困難,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有效的指導和教育,無疑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教學優化
1注重基礎概念
小學六年級的課程復習環節要求教師對數學知識進行全面整理,并從中找到一個知識體系,以鼓勵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學生的知識體系將更加系統化,但是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應該能夠發揮主動性,鍛煉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必須對課程中的一些數學概念或知識點進行重新分析和整理,找到相關的知識內容引領學生繼續練習,完善學生的知識網絡。
2積極開展知識梳理,激發學習興趣
面對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中學到的數學知識點,數學老師必須首先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以系統地對六年課程的內容進行分類和整理,按照一個特定的規律來進行相應連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整理與分類,以便學生可以通過個性化創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有效地掌握復習知識的內容,并進行相應的自主復習。
3加強整理和復習的系統性,使知識結構化
小學數學是一個系統性與結構性很強的課程。由于在小學學習數學內容時知識點比較分散,因此有必要在六年級數學復習課程中解決這一問題,針對這一特點進行相關知識點內容的整理和分化,以便學生可以根據一定規律和標準對六年來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全面整理與劃分,以便學生可以在復習中掌握所有知識點的內內在聯系與發展規律。當然,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復習中,學生通過全面的復習方法,對之前沒有完全理解和印象不夠深刻的知識進行復習,以便提高復習的效果。
結語:簡而言之,復習不能盲目,必須有計劃。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指導不同學生的復習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后,學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來復習知識。同時,在復習過程中,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于靜怡.以生為主,發揚個性,合作互動——小學語文復習課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22):49-51.
[2]江其藍.小學六年級語文復習課有效教學的探討[J].名師在線,2018(16):18-19.
[3]李達芝.小學語文期末復習中對話策略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33-34.
[4] 陳惠芳,劉曉萍.《小學數學教育》.《聚焦核心素養,改造數學課堂》,2016(12).
[5] 林浩.《都市家教:上半月》.《讓孩子在提問中進步———淺談小學數學提問教學策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