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摘要:由于培智學生自身條件的特殊性,綜合學習能力差,因此使用一般的教學方式往往對培智學生存在效果不佳的情況,在一定的教學經驗的指導下,發現在課堂中普遍借用的蒙氏教具,能非常有效地優化培智小學中生活數學的教學,但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蒙氏教具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并未能發揮作用,且還有巨大的阻力。本文通過研究培智學校教學的問題,探討蒙氏教具在培智學校數學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培智學校;蒙氏教具;數學教學
引言:
培智學生大部分是中、重度智力多重殘疾、自閉癥殘疾兒童,普遍存在認知和溝通能力不足等特點。由于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其中少數民族居多,所以國語水平很差,再加上家庭重視程度不夠,多數孩子也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進入學校完全沒有生活數學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使用更具直觀性的教具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蒙氏教具能很好的幫助培智學生,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由于先天性因素的影響,培智學生的身心發展并不健全,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都非常差;相比較一般的同齡學生,培智學生在學習和思考問題時注意力更加也難以集中,思維也更加遲緩,難以接受新知識。再加上由于家庭觀念的影響,接受過學前教育的比例也比正常學生更低,缺少對生活數學的基本認識。這樣多種培智學生個人因素的影響下,常規的教學方式對培智學生的效果非常差,就算是如今有多媒體圖片和教師的語言幫助下效果也一般。生活數學本身作為強調邏輯和思維的課程,對很多培智兒童而言都是一種挑戰,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和厭倦的心理。
對于這樣現狀的培智學生而言,蒙氏教具或許是一劑良藥。教具不同于多媒體影音和教師的語言,是可以觸碰地到的實體,除了能幫助培智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數學中的知識教會培智學生基礎的大小、長短等概念以外,還能更好地激發培智學生的學習興趣[1]。使用蒙氏教具在年齡較低的培智學生的視角中,更像是一種玩具,讓培智學生把玩這些教具,也能鍛煉他們的手眼協調力和專注力。蒙氏教育所倡導的給學生物體的實感,讓培智學生的感官和心智受到比一般教育更強的刺激,形成更好的效果。在抽象問題方面,例如蒙氏教具中的乘法板,它讓學生用機械性的數字口訣的方式,讓培智兒童都能應付最基本的生活數學要求,而理解能力更強的學生,更是能在其中找到數學方法論發展自己。
二、目前教具教學面對的外部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一)教具的缺乏
2016年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出臺以后,雖然基本配備了相應的書本教材,但是并沒有配備相應的實體教具。如果連教具都不存在,那實際用教具進行教學也無從下手。對此,有關機構和負責人應當明確蒙氏教具對于學生的必要性,立足于新課標和生活數學教材配置成套適合學生使用的學具,并建立相應的教具管理系統,教具正式發配后的損壞和更新都應當有相應的規定。
(二)家長觀念錯誤,缺乏重視
家庭是培智學生重要的教學場所之一,想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加強家庭的教育,實現家校聯合教育。但培智兒童由于自身原因,往往需要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而大部分家庭都難以給予培智子女相應的條件,且培智學生在社會上的發展能力也有限,很多家長甚至有嫌棄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培智學生的家長又過分溺愛,認為以其現狀不能送去學校學習。學校方面只能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向家長傳達培智學生學習和社會發展的相對可行性,讓家長能理解和接受這樣的教育行為。再進一步地指導家長合理利用學具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家庭教育,完善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要在社會層面上完善對于殘障人士的關愛政策,讓殘障人士也能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三)教師合適地指導學具的使用方法,學生學會用好學具
當學校有條件使用學具時,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更好的使用學具了。為了更好的發揮學具的效果,首先教師應該盡量延長學生自己動手摸索的時間,盡量減少灌輸式地教學,盡量讓學生能理解教具中更深刻的內涵,只在必要時引導學生;其次是教師進行教課時組織要有趣味性、素材要有多樣性,教具的資源可能有限,一旦對同一教具操作數次以后,學生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效果不佳,因此可以利用歌曲、卡通形象等多種方式呈現給學生[2]。為了讓學生掌握數字與實物的對應關系,蒙氏教具中的“紡錘棒箱”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這個教具由兩個各有五分格的小盒和45根紡錘棒組成,教師指導學生在對應編號分格里放入對應數量的物品,可以將紡錘棒換成別的物品,如把分格比作存錢罐又能放入硬幣的形式反復操作,極大利用了教具的剩余價值。另外教師還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不同的學生具體分析他的掌握情況,不停地思考怎么樣才能最有利與學生的發展。
三、結束語
蒙氏教具確實是針對幼兒而發明的,并且已經被教學領域內嚴謹證明有效的。但在實際應用中不一定完美適配每一個學生的實情,這就需要培智教師都發揮自己的能力、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綜合實際因素來利用好蒙氏教具培養好學生。
參考文獻:
[1]林艷. 合理輔助,優化培智數學課堂[J]. 學周刊, 2021(16):2.
[2]呂從強. 探索培智學校生活化數學課堂的構建路徑[J]. 華夏教師, 20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