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霞
摘要:新課程改革拉開了課堂改革、教學創新、模式更新的時代發展大幕,因而教師紛紛立足數學課堂進行教學反思、拓展探索與理念創新,力求為初中生的數學認知提供一個分任務、分難度、分進度、分階段的主體探究階梯。在教師的多維探究過程中,分層教學模式逐漸獲得了教師群體的普遍關注與集體踐行,并以自身的主體性、探究性、階段性與實效性而逐漸成為數學課堂的實施平臺。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當前教學方式多為傳統的平行分班,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水平、學習動機、潛在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其所接受數學信息的情況各有不同。因此,在這一傳統教學模式下也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導致優秀學生的動力不足,探究信心不強,而學困生則容易喪失信心,數學學習興趣消失殆盡,由此,也給數學學科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分層教學作為一種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更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要能適應學生的學習,從而通過分層,讓優秀生大踏步向前,也能讓學困生不落伍,從而實現整體優化。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
所謂的分層教學是指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以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情況等為基礎,以存在的差異為出發點,重新調整班級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的教學活動。從這一內涵可以看出,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切實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還可以使學生通過體驗不同的教學活動,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實現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根據學生層次采取層次教學方式
在具體的分層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采取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與能力相適應的教學,從而使不同層次學生都獲得發展機會,促進每一名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對于a層次的優等學生,要求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較有難度的題,教師圍繞這一層次學生設計難度較高的靈活性問題,引領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深刻理解,并且靈活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特長。而對于b層次學生,則是要求其能對教材中難度中等的題型初步理解,學會解決教材中難度中等的題型,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相對增加點難度,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對基本方法靈活運用,發展這一層次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而對于c層次學生,則是要求這一層次學生對最基本的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也能解決教材中的雙基題型。而在具體的課堂上,采取小組互助或者“小老師”以及一對一等輔導形式,讓這一層次學生獲得進步,增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層次性
課堂教學中教學分層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性,考驗的是教師的創新能力。教師能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所采用的則是起點低、坡度較緩以及立體化、多層次這一彈性教學,鼓勵每一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整個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交給a層次學生進行回答,而對于c層的學生則是給予優待,回答簡單問題,而適中的問題則是讓b層次學生給予回答,提供回答機會。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整個課堂也富有活力與生機。當學生回答中出現一定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與指導,對于b層次以及c層次學生所存在的困惑,要及時答疑解惑,激發這兩個層次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使其興趣得以持久并且能保持較強的求知欲。而對于a層次學生來說,要注意啟發與引導,使其在對基本知識與方法領悟以及深化之后,學會歸納一般的數學規律與結論,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的變更進行變式探求答案,培養其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對a層次的學生是以放手為主,而在放手中也要幫扶,突出教師的引導,指導學生開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其創新精神。
(三)針對學生差異科學分層
開展分層教學的前提就是對班級學生的層次科學而合理地劃分,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動機、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等,分成優、中、困難三個層次,即a、b、c三等次。a層次是認知水平高、學習能力強、學習動機強的優秀學生,能根據題型獨立解題,且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補充題、拓展題,能與b層的中等生結成學習伙伴關系;b層的中等學生能理解稍有難度的中等題型,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而c層次則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題型學會理解與解決。通過合理劃分三個層次,隨學生的變化而適時調整。
(四)教學評價分層
評價是實現激勵的重要措施,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的認識到自身存在著的不足,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但是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和學習能力,因此,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強調分層評價。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層次上取得的進步,同時,對待優等生,教師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重視適當地提高自己的要求,但是對于中等生和學困生進行評價時,教師則要適當地放寬自己的要求。此外,教師也要積極使用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對策。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依靠一份作業、一張試卷來判定學生的成就,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在分層評價中,教師要融入評價主體多元化的思想,多使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多維度評價融合的對策,讓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參考,更好地完善學生的認知,并且讓學生養成勤于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有助于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之,初中數學圍繞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態度、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差異采取科學的分層教學,尊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學生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切實通過分層次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求,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1]焦小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分層教學[N].山西青年報,2018-05-25(002).
[2]譚千梅.淺談怎樣在初中開展數學分層教學模式[J].農家參謀,2018(0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