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高中生物教學內容中含有許多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教學資源,因此可以借助高中生物教學來滲透環境保護意識,幫助高中生意識到環境問題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影響,進而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基于此,本文對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中做進一步探究,促使學生生物學科素養得以有效提升。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下;環境保護意識;滲透;高中生物教學
過去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以犧牲環境為前提的,因此,最近幾年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的接連發生,都是生態環境所做的無聲回應,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此背景下,也使得人們開始逐步提升了對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視度。作為具備豐富環境保護教育資源的高中生物學科而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其學科優勢,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對同學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滲透教育。
一、借助探究性學習完成環境保護教學的滲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先把同學們進行科學分組,再圍繞教學課題開展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同學們自主學習思考能力的提高,并通過大家的積極探究來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進而使同學們產生良好的環保意識。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來開展相關課題的探究性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環保教育教學目標來進一步布置研究課題,以及科學合理教學計劃的制定,指導同學們在合理分工后借助新媒體教學工具和網絡教學資源來完成調查研究,進而獲取最終的結論[1]。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中“細胞的癌變”這部分教學內容時,為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生物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讓同學們以“調查癌癥發病率”為課題進行探究性學習討論,通過這種探究性調查研究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統計癌癥發病率。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深入的探究癌癥發病率的相關案例,生物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借助互聯網技術來通過檢索、收集匯總有關癌癥相關資料,進一步分析國內癌癥發病率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實踐調研中不難發現,其中跟環境污染問題關系較大,讓同學們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正對人們的健康方面造成極大的威脅,進而激發同學們的生命危機感,并且確保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做到自覺維護自然環境的意識。相比于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其比口頭教育的效果好上很多倍。最后,通過同學們的探究分析,讓各小組匯總出一份報告,并推選出一名小組代表通過演講的方式為大家進行分享,亦或者通過組織同學們進行演講比賽或辯論賽等形式來呈現出最終的討論結果,進一步加強同學們對本節課程教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讓同學們真正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關注學生行為方式,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同學們把學習到的環保知識落實到自己的實踐行為中,使其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能夠自覺地實踐環保理念,成為一名環保小衛士。為此,在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教學的過程中,生物教師不僅要加強課堂的理論教學,還應該提升對同學們踐行環保行為的關注,時刻提醒督促同學們,幫助同學們把環保理念向環保行為方式進行轉換,促使同學們能夠實現對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2第四章《人與環境》中第一節“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中“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環境壓力”這部分教學內容時,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同學們播放對于人口增長過快造成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進而導致溫室效應,以及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其他環境污染問題等,讓同學們根據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視頻、圖片等對環境污染問題有進一步的了解。然后,生物教師可以為同學設置一個討論有關“世界糧食危機”的相關話題,并組織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來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一問題的設置與同學們實際生活的相關性較為密切,所以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同學們的積極主動性也相對較高,同時伴隨著話題討論的逐步深入,同學們對于世界糧食緊缺問題的體會也越來越深,進而表示對自己以前浪費糧食的行為感到很羞愧,從而立志以后要做一名珍惜糧食、愛護糧食的優秀高中生。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的滲透效果
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來開展生物教學,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滲透教學,進而確保環境保護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如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同學們播放電影或紀錄片,使同學們能夠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迫切程度有進一步了解,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2]。
例如,同樣在學習《人與環境》這部分內容時,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同學們播放有關生態環境的紀錄片,如,柴靜的一部《穹頂之下》的紀錄片讓整個中國對污染問題都無比關注,空氣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三大污染,空氣污染首當其沖,有錢人可以買凈化過的水、有機食品,但他無法戴個氧氣罩生活。通過生動形象的紀錄片的呈現,讓同學們在聽覺,視覺方面有更直觀的感官刺激,使同學們能夠意識到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與此同時,也讓同學們清楚的意識到,在人類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大自然也在給予人們強有力的回擊,以及面對自然災害人們的脆弱與渺小。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播放,讓同學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而使得環保教育的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結束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加強對環境保護的滲透教學是極其有必要的,為達到生物教學與環境教育同步融合教學的效果。生物教師應該從生物與環境間存在的關系入手,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為同學們講解人類破壞環境后的影響,及環境污染后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積極應用現今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來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合理滲透,激發同學們對于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視度,并自覺履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保護義務,促使同學們的學科素養得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藝園,宋東慧,崔浩前. 淺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 現代交際,2020(02):206-207.
[2]耿芬榮. 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中[J]. 華東紙業,2022,52(0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