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前言
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才會更好達成教學目標。同時,也會使初中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等能力大幅提高。教師要結合數學知識的不同特點,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初中生深入到課堂探索中,才會讓其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培養,從而有效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教學情境促進抽象思維能力提升
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需要初中生對固定的知識點、公式等深刻記憶,一些幾何類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初中生在思考的同時加以想象,構建其完整的圖形,才可以幫助初中生更好解決數學問題。另外,幾何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引導初中生可以在腦海中準確構建幾何圖形,教師需要促進其抽象思維能力提升,才可以讓其合理對立體幾何圖形加以想象,從而更好把握其中的知識點,或是解題思路,達到深度學習的良好效果。教師可以同步借助多媒體共同教學,使幾何知識中抽象部分的內容立體、形象的展示在初中生眼前,對于促進其抽象思維能力提升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如,關于《圖形的旋轉》的數學知識,要讓初中生經過探索后理解前后兩個圖形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的性質。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多媒體課件的方式,使初中生對有關圖形加以觀察、思考并分析,從而促使其抽象思維能力得到良好提升。引入課程時,教師可以播放風車、圓形鐘表等生活圖像,使初中生對旋轉的概念加以深刻認知。此后,再結合生活實物的旋轉,引入利用信息技術抽象的圖形旋轉課件,使初中生對比二者的相同點,引導初中生在頭腦中過渡實物到立體圖形的過程。接著,再引導初中生分析旋轉中心到對應點的距離等知識,讓初中生積極進行獨立思考的思維鍛煉,并且會有效發展其抽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二、借助問題培養初中生邏輯推理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對其邏輯推理能力培養,使初中生可以條理分析數學題,從而靈活應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課堂練習是良好的培養環節,教師可以在講解數學知識后,借助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問題,引導初中生解答。并且,注重其對問題的理解,讓其對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點全面掌握。同時,拓展初中生的思維,讓其靈活思考,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極好鍛煉。同時,也會使其思維逐漸具有邏輯性,其推理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也會顯著提升。
如,《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初中生回顧考此前對三角形分類知識。之后,再引入關于三角形與線段知識。同時,創設問題情境:“用一根長18厘米的草繩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創設腰長是底邊長的2倍,那么各邊的長度應該是多少?請用兩種思維邏輯對問題進行解答。”此時,可以讓初中生積極展開探討,引導其詳細剖析應用題的內容。初中生通過積極探討和解答,會將底邊和腰分別設計為χ,并進行計算和邏輯推理分析。此后,教師再讓一些初中生分別講述其解題思路和方法。不僅可以使初中生對三角形與線段的關系更全面的理解,還可以使初中生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并讓其可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與此同時,初中生的推理、分析和空間想象能力也會得到良好促進。
三、探索教學加強數據分析能力培養
實踐是引導初中生消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倘若教師僅是關注初中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初中生在解題時就容易出現生搬硬套數學知識的現象,進而不能對數學知識運用自如。因此,教師要注重實踐環節,讓初中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情況下對所學知識展開不斷探索,并促使其在探索的同時提升問題意識,才會使初中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從而充分消化理論知識,并不斷加強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也是對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數據的波動程度》一課,教師在講解知識點后,可以引入初中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化問題:“某某中學開展理科知識競賽活動,七年級一班和二班各選出五名選手參與初賽。兩個班級的初賽成績如下圖。請根據圖表中給出的信息完善關于兩個班級的初賽成績,并且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判斷哪個班級中初賽成績比較穩定,理由是什么?”接著,教師再展示不同的數據,讓三名初中生一組,共同探討分析其中的數據信息,并且應用所學的方差等數學知識,對問題加以解決和判斷。通過相互切磋交流,初中生會對數學知識更充分理解和運用。同時,也會使其數據分析能力和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顯著提升。而且,也會達到有效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讓其得到更深層的發展。
總結
初中數學是一門難度較大,并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積極培養初中生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分析等能力,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初中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使其知識應用能力明顯提升。教師要注重靈活應用先進教學技術和不同類型的數學題,促使初中生的思維受到良好引導,才會更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培.探析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新課程,2021(50):172.
[2]崔向婕.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寫算,2021(3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