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平
摘要:現今學校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主,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也是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中更加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學數學學科抽象,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所以針對學生思維發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需要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想要切實做到提高,就需要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建立起小學數學五環高效課堂模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數學;“五環”高效課堂
前言
數學是非常抽象和邏輯的,小學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必要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生動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開,而構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五環高效課堂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實現高效課堂。
一、小學數學“五環”高效課堂模式建立背景
如今,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減輕負擔,提高質量”。從學術界到學校,從學者到一線教師,都有很多實踐性的研究[1]。一線教師重視“減輕負擔,提高質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學生在學業上的負擔太重。教育中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學生在課業負擔方面比較重。雖然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有建立了很多的減負令,但實際上作業、校外輔導、考試方面依舊是比較多的,而學生能參與課外活動卻比較少。在學生面臨著過重的課業負擔前提下,家長也是左右為難,想要學生減輕課業負擔,又害怕對學生成績產生影響。
第二,傳統教育模式存在弊端。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仍存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采用者。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真正能做的活動很少;一方面,教學中,老師雖會提出很多問題,但實際真正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卻很少。另一方面,互動雖然多了,但是真正能幫助學生起到鞏固知識效果的卻很少。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五環”高效課堂模式
(一)趣味向導,逐步探索
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好奇心可以讓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發展下,借助于多媒體可以實現多種文本、圖像、視頻的有機結合,真正地做到了圖文并茂,讓小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出多樣化的情境,小學生也會感受到一種新穎感,不僅可以專注地進行學習,還能在激發出小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受到好奇心的促使而進一步的探索,為激發出創新意識提供出良好的條件[2]。
例如,針對《圓的認識》這一數學內容進行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創設出符合這一節課中知識點的情境,如在一條公路上行駛著很多的車輛,其中有自行車、汽車、摩托、手拖車等,人們都是忙著趕路,這時車輪是圓的,都能正常行駛;隨后教師將車輪的形狀換成除了圓形以外的其他形狀,此時學生就能夠觀察到車子是處于顛簸狀態的,甚至有的車子很難進行行駛。通過讓學生們觀看和比較,教師就可以提問:誰能夠說一說這一種現象呢?為什么車輪需要做成圓形的而不能做成其他形狀的?通過這一情境和問題的引導,學生就會激發出對圓的認識的興趣,學生自身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到課堂教學和內容中,借助于問題的引導,學生也會在對問題急于探索的促使下,而更加愿意積極主動學習。
(二)自主學習,挖掘學生的潛能
曾經有一位學者說過:人的內心中都是有一種需要的,這是需要自己不斷探究、發現的。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更加強烈。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上,獲得相關知識,實際上屬于具有一種主動性的認識活動,作為學習者是不能被動接受知識的,反而需要成為主動獲得知識的參與者[3]。
自主學習其實就是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讓他們獨立分析、探索、實踐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元角分認識、千克和克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時,屬于小學生數學教科書中難以掌握的學習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虛擬超市。虛擬超市里的商品可以是學校用品、日用品、兒童玩具、食物等等,學生可以充當售貨員,通過點擊課件中的物品來稱重,結合單價就可以計算出商品的價格。同時,學生也可以是顧客,可以自由地購買,讓學生在一買一賣的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教學互動的教學效果。實際上每一位學生都是可以做到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進行連接,其中融合信息技術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自主學習。
(三)合作探究,拓展學生思維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知識實際上是個體與環境互動中實現建構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學習相關知識并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是在社會文化背景和相關情境下有效地利用相關資源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與他人的談判、溝通、合作和建設,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可以進一步交流和探索學習。
例如,針對《年、月、日》這一數學內容進行教學中,首先,學生可以借助電腦呈現的日歷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每個月有多少天。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年份,通過小組活動,探索大月和小月的實際天數,進而再探討平年和閏年的實際天數。學生也可以在網上收集相關信息,了解為什么要設置閏年,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分組進行探究閏年的規律。最后全班同學就可以交流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能夠獨立探索。
(四)對數學知識精簡講
其實教師先簡化小學數學知識的重點內容,然后再進行講解,這樣收獲會更好。例如,學習《圓的面積》知識的過程,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課件的知識,借助課件的形式將生動的圖像進行剪切、拼接,然后將圓分成相等的幾份,通過借助動畫剪拼技術,最終將圓形成了一個類似長方形的圖形。通過視覺體驗,讓學生發現,類似長方形的圖案與原來圓的面積是一致的。用這種簡化的方式來說明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可以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
結束語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五環”高效課堂模式不僅是信息技術的單一整合,更是信息技術對教學的真正服務,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知識的真正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良好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圣海軍.“25+5+5”課堂模式下的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4):13-16.
[2]劉嬌.小學數學新授課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的構建[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