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翠
摘要:游戲的建設為孩子們在課堂上提供了更多的體育和交流氛圍。在大班幼兒與同伴玩耍時,一個自由、輕松、愉快的環境可以加強幼兒的合作,不斷尋求、交流、討論甚至爭論,獲得實踐經驗,在相互合作中尋求共同的快樂和成功。建設游戲的氛圍提供了一個平臺同齡的孩子一起工作,并且可以發揮孩子的合作能力的大型類構建游戲時,這樣他們就可以感受到合作的興趣和意義,以便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質量。
關鍵詞:大班幼兒;建構游戲;合作指導
建設性的游戲是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價值。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通過相互溝通、分工、合作、合作來實現建構目標。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頭等大事。大班的孩子在童年時期仍然熱衷于游戲。因此,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應以建構游戲為重點,以促進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提高,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一、大班幼兒在建構游戲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同性合作多于異性合作。研究表明,幼兒在游戲中往往會選擇和自己同性的小伙伴進行游戲,并且年齡越大,這種現象越常見。在建構游戲中,女孩傾向于搭建公主屋、娃娃家等,男孩傾向于搭建大型游樂場、電影院等。性別相同的幼兒因為興趣愛好一樣,在游戲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合作行為。但是,同性合作較多,也會影響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加強引導,促使幼兒異性合作行為的發生。
第二,教師缺乏對幼兒合作的概念認知及正確指導。幼兒園一直以來都是孩子們進行游戲、學習、生活的一個主要地點。老師是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重要引領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對于幼兒團隊合作的意識以及幼兒協調能力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合作策略意識的水平是合作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標準,合作策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思想和行為的影響。
二、在建構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策略
(一)基于興趣培養合作意識
只有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才能在建構游戲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產生合作的意識,激發幼兒的合作欲望。另外,在開始搭建之前,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設計圖紙或真實的圖片,引導幼兒與小伙伴商量搭建的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需要合作的游戲環境,幫助幼兒生成合作意識。
(二)豐富游戲材料
建構游戲需要有豐富的建構材料作為支撐,如石頭、金屬、積木等類型的材料,這樣有利于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開展以“有趣的動物園”為主題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搭建造型較為簡單的小動物,如獅子、長頸鹿等,然后引導幼兒相互合作,共同搭建小動物的住所,使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發現合作的樂趣。
(三)引導幼兒異性之間的合作
教師在投放建構材料時,應關注不同性別幼兒的需求。例如,為女孩準備一些發卡、玩偶等,為男孩準備汽車、飛機、變形金剛等。在建構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男孩和女孩能主動合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在設置搭建主題時,也要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還可以將不同性別的幼兒進行分組,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合作。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幼兒相互評價,從而讓幼兒發現同伴的優點,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促進幼兒的良性發展。
(四)構建游戲環境
第一,共同制定游戲規則。只有和幼兒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戲規則,才能充分提高幼兒的游戲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提出“當大家都在認真建構的時候,有一名小朋友把大家建構的東西全部推翻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等問題,讓幼兒們各抒己見。教師可進行總結:“如果是他故意推倒的,他需要和搭建的小朋友道歉,并且參與到復原建筑的活動中。如果他是無心的,也需要和小朋友說明理由,并且聽從大家的安排。”只有在規則的約束下,幼兒的游戲行為才能更加安全、有序地進行,幼兒的合作行為也才更容易產生。
第二,運用策略開展游戲。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談話、評價、小組及個人合作等方式,讓幼兒逐漸獲得合作策略,積累合作經驗。例如,在開展建構游戲時,當幼兒的意見出現分歧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耐心地傾聽其他小伙伴的想法,并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自己與小伙伴的溝通協調,達成一致的觀點。
(五)教師要有正確的認識
幼兒的合作技能主要是從幼兒園里鍛煉培養的,在同齡人的交往情境中,合作技能發展迅速。但不是每一次結構游戲都需要幼兒合作,教師需要幼兒在需要合作的情境中自覺地產生合作行為,如果幼兒不知道如何去合作,那么就需要教師來進行知識的灌輸與實際的引導。簡單來說,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它們互相依賴,有著復雜的相關性關系。幼兒園應重視教師指導的重要性,幫助教師建立系統的認知,教師才可以科學的指導幼兒的合作行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利用線上資源庫的學習,邀請學前教育專家來園開展講座,教師互相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此取長補短等。時代在向前發展,變化,誰都不能保證我們當時在學校所學的幼兒教育知識就是最前沿、不可推翻的。一線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同時自己敢于質疑舊的理論,敢于創新,這正是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如本文題目中的關鍵詞,結構游戲與合作行為,如何建構系統的認知?拿合作行為來舉例,首先要從關鍵詞的概念出發,了解什么是合作行為,合作行為的價值有哪些。其次要明確幼兒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合作行為?幾歲是合作行為的關鍵期?不同年齡段之間幼兒合作行為的差異有什么不同?不同年齡段之間合作的特點是什么?再次,教師要分析影響幼兒合作的因素,盡自己最大可能優化它們。最后,要對合作行為提升策略的進行研究,學習前人的經驗。一套完整的、系統的認知對教師的職業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能看到幼兒的發展,也是對自己辛苦付出的肯定。
三、結語
在引導幼兒合作行為的同時,教師應不斷豐富建筑區域的游戲材料,增加材料種類,為幼兒創造有利于合作的環境和機會,培養幼兒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并注重家庭合作,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媛媛對區域游戲中提升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4).
[2]馬芳.淺談區域游戲中如何強化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