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濤
摘要:時代發展,社會越發重視公民素養,高中生是養成良好品格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因素,將德育教育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的德育發展在多方助力的情況下不斷提高。
關鍵詞:高中教師;德育教育;自主實踐
在新課改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高中教育者日益重視德育工作的良好開展。高中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教學工作,還要高度重視德育,立足于實踐,積極探究德育的有效策略,提升自身德育工作水平,據此改善德育工作效果。本文以下探究了提高高中教師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期為高中教師提供借鑒。
1創新思想,尊重差異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將直接體現在教學活動當中,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滯后,那么教學工作的效果可能也就不會強。以往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更為關注自身"教"的過程,缺乏對學生"學"的過程和效果的重視,難免導致教學目標以分數的取得為主,忽視學生的獲得感。新形勢下,高中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的部分,真正體現德育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及時轉變理念,認清楚新時代德育教育的價值。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樹立全面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指導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提高、全面提升的的思想,不再過分追求自身的考試成績,除了要學好知識以外,還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所謂教育,即人們之間的相互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建立在愛和真心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才會有教育是愛的事業的說法。而賞識則是一門需要用愛把握的意識。欣賞教育若失去了愛的支撐,也只能淪為形式的夸耀。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轉化時,首先應做到發自內心地愛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上進心,都不甘人后,渴望自我改變。但是部分問題學生會因為管理難度略大,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引導,而導致教師逐漸對其失去耐心與信心,并相應減少對他們的愛與關注。但是,很多學生之所以做出違反紀律的行為,正是因為他們想要得到教師的愛與關注。
2鼓勵自主實踐,加深理念把握
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穎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學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此,高中教師從這一點著手,積極鼓勵學生,引導開展自主實踐,這樣學生的學習體驗會更加深刻,對優秀理念也有一個更立體的把握為了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實施這種美德教育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共享理論知識,對幫助學生形成初步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更徹底地理解,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以下任務,讓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選擇。①當看到班委處理班級事務時,可以主動施以援手;②利用周末的時間,自由組成幾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幫助養老院的老爺爺、老奶奶打掃家。③如果發現同伴為學習而煩惱,可以進行指導和幫助,讓同伴順利克服學習障礙。在上述實踐中,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幫助別人感受成就感和喜悅,養成樂于幫助別人的習慣。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優良理念的把握,而且優化了他們的道德行為,為提高其綜合素質提供了前提基礎。
3策劃主題活動,提升德育實效
主題活動是有效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此,教師一方面要定期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改善班會形式,充實班會內容,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素質,加強學生集體意識;二是教師要適時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外文體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參與,讓學生感受他們的情感,培養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例如,為了滲透到道德教育中,教師每周都會舉辦一個主題的活動,比如感恩主題。其中,筆者通過案例引導學生去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如,教師先給同學們舉幾個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學生的情感被升華,筆者又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在這一點上,學生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活動之后,筆者會安排同學們一些相關的任務,比如讓學生回家給父母做家務等。把從道德教育活動中獲得的認識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和行為中,實現道德教育行為的優化和道德素質的提高。
4科學指導學生發展
高中學生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問題。對此,高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以及人際交往等各類成長發展問題進行科學指導。高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高效良好的日常學習,對其大學專業報考進行指導,并對其困惑進行解答。同時,高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關注和指導。高中學生肩負著繁重的學習任務,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極易導致各類心理問題和障礙的出現,并引發焦慮、苦悶、抑郁、困惑等不良情緒,甚至表現出逆反行為。對此,高中教師要秉持立德樹人的理念,全面考察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測評和心理輔導。高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積極影響,強化心理教育對學生的滲透。
5營造氛圍,樹立集體觀念
環境對德育效果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引導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營造環境氛圍,明確集體觀念的促進意義,借助環境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級的重要的地位,增強個人的集體榮譽感,使其嚴格約束自身的言行舉止,積極配合教師的德育工作,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更加適應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德育素養。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避免他們的身心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努力營造和諧、友好的班級氛圍,注重教學點滴,深化德育理念。比如,教師首先可以從班級的衛生工作抓起,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勤勞的品質,強調保持班級衛生的重要性,及時肯定大家的努力勞動,激發他們的動力,樹立學生的集體觀念,使其自覺愛護班級環境,遵守班級紀律,在集體中發揮個人價值,促進班級的整體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德育工作要陪伴、引領、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積極引領學生發展。在新時代,中學教師必須加強職業素養培育,創新德育理念,優化德育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和品格養成營造更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蔣瑋明.高中教師德育工作低效的成因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1,(15):60-62.
[2]吳鍵,高敏敏.高中教師德育工作有效路徑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2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