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分層機制,是在尊重學生學習個性的前提下打造的全新教學模式,這能夠為高年級階段學習個性出現較為明顯差異的學生提供更加符合個人學習特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分層機制的合理運作之下形成更優化的學習體驗,以此帶動班級學生始終以前進趨勢得到學習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切實做好學生學習個性的具體分析工作,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特征以及語文教學邏輯制定具體的機制構建策略,建立起真正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能力發展提供重要推動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機制;高年級階段;構建策略
高年級階段的小學學生在以往語文學科的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模式、學習狀態以及學習環境等元素不盡相同,這也導致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個性差異十分顯著。這種差異性在更具綜合性的高年級語文課程中更是表現得更為明顯,學生在課程中對知識的探究成果以及理解效率明顯出現較大的層次性,這種層次性則需要小學教師及時調整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在高年級教學中樹立起以學生個性為本的教育觀念,在教學中打造對應班級學生個性的分層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將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具有一定差異性的、更符合其個人學習能力的學習空間,真正以較高的實效性最大化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有效實現素質教育改革目標,為學生有效發展打下重要基礎。本文將以高年級階段語文教學中的分層機制建立實踐為例,簡要論述教師應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分層教學機制。
一、課堂任務內容分層
學生學習個性的差異往往直接表現在學生個體在對課堂問題的直接探究過程之中。尤其是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針對綜合性更強的閱讀內容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將更為復雜,往往需要學生結合閱讀材料中提出的多種信息以及個人的綜合語文認知進行問題的解析,這導致語文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在問題的分析階段出現嚴重落后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該始終遵循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首先建立課堂任務內容分層機制,為不同個性學生設置不同任務以引導學生在自身能力范圍內開展探究實踐,以此提高學生個體的課堂有效利用率,推動集體語文水平的同步發展。
例如在《落花生》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即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個性打造分層任務機制,引導學生開展不同程度的探究實踐。如針對班級中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應以基礎體系建立為核心目標,引導學生通過結合生字生詞進行基礎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尋找中心句,使其在朗讀中鞏固基礎字詞內容,并對文章主題等基礎知識形成深刻理解;而針對平均水平的學生,教師應設置引導學生分析中心句的任務,使學生能夠串聯閱讀表達內容,明晰文章所表達的對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精神進行領悟這一中心思想,深化其閱讀效果;而針對班級中學習能力較為優異的學生,教師則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分析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使其結合文章具體內容進行表達方式分析,以此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升。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分層任務,學生在課程中將真正開展獨立學習,最終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切實提高,為其持續提升打下重要基礎。
二、合作人員統籌分層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構建分層教學機制,教師還可以有選擇性地利用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按照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統籌,使他們形成小組間具有層次性的分層合作小組。這種人員排列方式能使小學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形成緊密的聯系關系,以此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問題提出者與解決者,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并在多個小組中更有針對性的解決不同學生個體提出的問題,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例如在《將相和》這一課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因為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對廉頗與藺相如兩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難以真正完成獨立學習目標。而在教師設置的合作分層機制下,學生則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自己的問題求助于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并獲得其他成員的幫助,使其得到問題的解答。這一過程中學生真正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小組成員在幫助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則進一步鞏固了對知識的理解,以此真正在分層機制下實現了兩者學習能力的切實提高。
三、教學評價方式分層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在課堂評價環節中建立針對學生個性的分層評價機制。這要求教師真正對應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提出切實可行能夠幫助學生獨立反省自身學習活動的評價內容,以此使得小學學生實現有效的能力提升。
例如在面對班級中語文學習素養相對較低的同學,他們出現錯誤的問題往往是基礎體系建立不夠牢固的問題,在對基礎知識進行調用的過程中難以靈活地將知識放置在對應的問題環境當中,這導致學生在閱讀理解或是解析問題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較多的不足。于是教師應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提出較為直接的指向性評價,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存在的漏洞,使學習素養較低的學生能夠在教師評價的指導作用下切實實現查漏補缺目標,在教師的評價作用下極大的實現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而針對班級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教師則更多地利用啟發式評價,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模糊引導下定向反思,真正找準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得到自主反思能力以及學習素養的極大的提高。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分層機制,能夠真正為這一階段的學生提供符合自身學習特征的學習環境,使其更高效地參與到課程之中,進而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其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奠定重要基礎,真正為不同學生的個性提升創設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紀加平.基于因材施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探析[J].少年寫作,2021(19):2.
[2]張萍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研究[J].讀與寫:下旬,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