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娥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語文教育。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對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讓學生在新的教學體系下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在語文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下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探究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也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采納后融入到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應用措施
引言
情境教學法是近些年來教學中使用越來越頻繁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有目的的營造一種具有色彩的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真實的體驗和內心真實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情境教學法包括問題情境的創設、日常生活情境的創設、情感氛圍的營造等等,不同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是需要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與教師共同創設情境。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理解情景的作用,而且還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情境中所體現的語文知識,更好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語文內容。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現如今大多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采用口頭傳授的方法,講授語文課文內容以及基本的漢字組詞等,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有利于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內容,但是不利于學生靈活的應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也不能使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語文知識。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也會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授課,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會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使用,所以應用較少。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這就不利于學生自主投身在課堂中學習探究語文內容。為此,語文教師要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將講授法與多媒體授課法相結合,讓學生在新型體系下理解語文內容。其次,教師要在網上查詢相關的資料,了解創設教學情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例,并且要與其他優秀教師進行經驗的交流,積極完善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措施,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繼而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2.1創設情境與教學內容相符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授課,首先創設的情境必須與教學內容相符,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當然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也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從而也能夠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進行復習。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金色的草地”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紅軍長征過草地的視頻,通過視頻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艱難困苦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理解當時過草地時自然環境的險惡,然后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金色的草地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教師所講授的金色草地的相關內容,然后在逐步探究中心思想,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2.2創設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受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學生在學習之中會下意識的將自己放在被動的局面之中,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并沒有積極的發揮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也沒有自主去學習知識。即使語文課堂更多的是需要學生進行參與,但是學生依舊會把教師當作課程中心,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號召他們都參與到語文情境創設之中,來進行語文的學習。教師利用表演劇排演、觀看視頻等形式,讓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充分參與到情境創設中、課程學習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哪些聲音屬于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將學生展示的音頻進行收集,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樣可以創設出大自然聲音的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更好的體會大自然的聲音有哪些?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所表達的中心情感是什么?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學習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語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的采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授課,使學生參與到情境創設的過程中 了解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 并且配合教師共同創設情境,然后在情境中探究教師所要講授的語文內容,使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師講授語文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地創設問題情境,在情境中對學生提問,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既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培養。由此看來,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丁立龍,李楠楠. 淺談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41+146.
[2]房清明. 創設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9(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