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
摘要:通過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激發其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享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成功體驗,從而樹立終生體育的意識, 達到身心健康協調發展。運用新的理念、新的資源、 新的手段, 進行新的探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思維方式, 挖掘教學潛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新能力, 促進學生的習慣養成、 意志品德和技能技巧的全面發展,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是目前小學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為適應新時期體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在教學中,根據本校學生人數和場地的實際情況,努力探索和實踐課堂教學,突出“靈活多變、以人為本”的設計主線,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體育;高效性
引言:
體育課如何減負增效?“減負增效”話題一出,很多人就會感到疑惑,難道體育課也需要“減負”嗎?體育課不就是帶學生放松嗎?再“減負”還能不讓學生玩嗎?我聯系自己的上課實際情況,首先讓我想到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越是認真的上課,學生越是不高興,而自由活動卻是學生最喜歡的。為什么“正規上課” 反而沒有“放羊課” 更受學生歡迎? 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雙減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的高效性
1.教學模式系統化,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 體育課是學生唯一戶外活動的一門課, 也是學生可以放松的一門課。因此, 有的老師在為學生制定教學模式時過于簡單, 不做太多的教學計劃。 不管什么樣的課,教師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在為學生制定教學模式時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在課堂中要系統化的為學生分析體育課中應該出現的內容,比如為學生分析在體育運動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在籃球比賽中應該遵循的規則等等。不管怎樣,教師在為學生制定教學計劃時都要遵循規則,讓學生系統化的學習, 合理為學生安排時間, 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例如, 教師在制定教學模式時, 要合理為學生安排時間,不要一個活動就占一節課, 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真正學習到體育課應該學習到的東西。因此, 教師在課前制定教學計劃時, 要系統化的為學生安排時間, 同時系統化的為學生制定教學計劃, 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學習到新的東西, 學習更多的技能,同時, 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身體免疫力, 學生有良好的身體狀況, 才能更好的學習, 以提高學習效率。
2. 營造寬松的氛圍, 多樣的組織形式
在體育課中, 組織紀律是體育課中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 特別是低段學生。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及體育教材的特點,在課的導入環節, 精心設計“開場白” ,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根據課的不同環節, 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 比如,允許學生散點站位, 也可以圍著老師站成一圈等等。 學生在這樣的班級上課, 不會感到拘束, 自然不會產生抵觸。 及時更新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多樣化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都要認真鉆研業務, 認真學習, 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因地制宜的開創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游戲, 讓學生對每一節體育課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期盼, 變“要我練” 為“我要練” , 變“要我學” 為“我愛學” 。 體育本身就是由游戲發展而來, 讓學生享受這種游戲, 這也是我們這些組織高級游戲的體育老師們最希望看到的。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改變傳統教學分組模式
小學生好奇心強, 求知欲高, 愛動好玩, 對體育課有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 只有小學生對體育鍛煉有濃厚的并且是持續的興趣, 他才會積極參加,努力學習, 從中享受快樂, 并逐步養成習慣, 形成終生體育的意識。所以,注意保護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從心理學角度講, 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時的優先注意傾向和從事某種活動時的愛好傾向。 按興趣的起因劃分, 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這兩種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與訓練都是必要的, 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也決定著體育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事實證明, 只有小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有了興趣, 才會把體育鍛煉做為自身的一種需要,視為一種快樂體驗(例如通過體育活動進行交友、 健身、 休閑、 親子溝通等), 從而保持身心健康、協調發展。小學生注意的持久性不長, 興趣來得快也去得快。要使小學生保持興趣,就必須改變以往較為單一的課堂模式, 使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保持新鮮感。 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從保持教學分組形式的多樣化入手, 根據課內容、 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 以及場地要求, 通過靈活多變的組合, 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結語
體育課減負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快樂體育教學以發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主。 這是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需求。 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要求教師有責任心。 由于是快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利益、要求、興趣出發,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要做到松緊適度,放中有收,讓學生充分地享受“減負”后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陳景學. 淺析雙減政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J] . 當代體育科技,2014,11(06) :132 -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