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摘要: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對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但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必須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素養,才能讓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未來成長發展中適應環境,用好信息技術。因此,本文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方法兩個方面出發,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學;創新教學;信息技術
當前,核心素養教育正成為各個學科教育深化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教師除了傳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之外,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便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科知識。信息技術是一門對學生有重要教育意義的課程,也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學科。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對信息社會的了解,拓寬認知領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本文對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觀點和創意,希望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
(一)認知不足
課堂教學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學生加強學習意識、提升認知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缺乏多樣化、主體性、創新性的教學組織理念,進而造成一些學生對信息知識的理解不深、掌握不足等情況。同時,部分教師對一些重難點知識缺乏個性化得出指導,導致學生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維狀態,難以實現學生認知的深度發展。
(三)應用不足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將信息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體會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缺少實踐操作的機會和空間,難以讓學生深刻了解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真正掌握實踐技能和應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合理設計課程,把握學習目標
課程設計是教學實施的第一步,也是保障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在以往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備課環節中,大多以集體備課、參照教參為主,缺乏對學生學情和教學目標的把控,導致課堂活動脫離實際,難以保證教學組織的質量和整體性。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合理設計課程,科學備課,保證學生主體的學習質量和發展需求。
例如,在《初登網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從認識因特網入手,引導學生對因特網的基本作用、IE瀏覽器的窗口內容以及工具名稱等知識展開學習。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大都對因特網有一定的了解,對此,可以將“認識因特網,了解其基本功能”“熟悉IE瀏覽器的窗口內容、常用工具、作用”“學會使用IE瀏覽器”等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將“掌握IE瀏覽器,瀏覽網上信息”作為本課的重難點,并采取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示例范圖展示、視頻演示、動畫教學等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學習。通過對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思考與設計,不僅能保證課堂活動的有序進行,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優化引導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需要的重要情感,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關鍵內因。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優化引導方式,轉變教學方法。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引導性較強的游戲活動或動畫課程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聯想思維,使其得到全面發展。
例如,在《安全用網指南》一課的教學中,為使學生養成定期維護網絡安全的良好習慣,樹立安全上網的意識。對此,教師可以將“為什么學習網絡安全”“網絡安全不煩惱”等動畫視頻展示給學生,既能使學生清楚地了解網絡安全知識,還能加強學生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三)進行問題討論,提高知識的理解程度
問題討論是開展深度學習的一個方法,通過對相關知識點或問題進行討論,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信息交流的通暢性。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問題內容,組織討論活動,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進而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修改圖形》一課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基本掌握圖形的修改方法和自選圖形工具的使用方法,為加強學生對信息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以下幾個問題展開討論。第一,如何用鼠標指針改變圖形的大小?第二,圖形上的尺寸控點有何作用?第三,如何運用繪圖工具繪制笑臉?如何改變笑臉的大小、顏色以及線條粗細?通過對這幾個問題進行討論,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修改圖形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形成創新精神。
(四)開展小組學習,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因智力因素、學習方法、認知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不利于學生整體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際的學情,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共同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鞏固基礎、提質增效,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
例如,在《多彩的藝術字》一課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掌握藝術字的制作和修改技巧,教師可以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搭配方法,進一步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可以針對各學習小組的實際情況,提出探究問題,如“除了用菜單欄上的命令調出工具欄外,還有哪些便捷方法?”“如何改變字體的形狀和字間距?”等,使學生在相互討論、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進而實現共同發展。
三、結語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既要把握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又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行為習慣,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有利條件。隨著任務導學、小組合作教學等創新教育舉措的實施,學生群體的核心素養一定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璽.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探討[J].新課程,2020(25):85.
[2]謝濤.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思考[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