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樂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有機結合,這是踐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舉措之一,也體現了新形勢下“德育為先”的教育新思想,旨在為培養德才兼備的綜合素質人才做好準備。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挖掘教材內容,找準德育教育切入點,啟發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與道德習慣,為終身學習與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本文將從探尋生活化教學策略、設計趣味性課堂活動、組織生動性角色體驗、拓展多樣化社會實踐四個方面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的有機結合策略,期望與更多一線教師分享交流。
關鍵詞: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 德育教育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為踐行立德樹人發展理念的主陣地,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品德修養的培養,為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筆者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積極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努力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體驗相結合、與立德樹人思想相結合,整合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開辟多元的德育教育路徑,幫助學生深化領悟,促進發展。
一、探尋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很有必要融入生活化理念,挖掘生活化資源,將枯燥、抽象的課本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活案例,這樣的學習與理解過程更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更易于被他們所接受,為滲透德育教育思想創造有利條件。另外,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參與興趣非常高,能夠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積極發言,在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同時提升學習能力,發展綜合素養。以《我們的好朋友》教學設計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并且學會珍惜友誼、保護友誼,理性地辨別“益友”與“損友”。在課堂上,教師無須急于導出知識點,而是從生活實際出發,讓每個學生談一談自己對友誼的理解,互相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說明自己選擇交友的標準等等。這是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話題,自然每個人參與興趣非常高,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且在思維碰撞中更深刻地理解友誼的含義,以列舉實例的方式說明生活中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損友,學會理智交友。
二、設計趣味性課堂活動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考慮小學生的年齡與認知,想要更好地保障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從立德樹人層面出發,教師應設計趣味性課堂活動,積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以圖片、文字、音視頻等各種方式呈現知識要點,啟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探究與思考,并且在潛移默化的環境渲染下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發展。以《我們愛整潔》教學為例,本節課圍繞“整潔衛生”為話題,帶領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講究衛生的重要性,并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課前預習階段,布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任務,讓每個學生注意做好個人衛生,并觀看一段與“講衛生的重要性”的短視頻,在課堂上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享自學成果,每個人自由表達觀點,通過反思與自我反思,分析自己在個人衛生方面有哪些優勢與不足。通過整理個人儀表,學生發現自己自信心倍增,逐漸意識到良好的個人衛生既能使自己心情愉悅、身體健康,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進而自覺養成好習慣。
三、組織生動性角色體驗
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的有機結合,向小學生滲透德育思想,內化行為,不能只依靠教師的灌輸與講解,更不能停留于死記硬背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投入實踐,身臨其境地感知與思考,抓住德育內涵與本質。那么在課堂上,角色體驗就成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以《父母多愛我》教學設計為例,本節課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為了讓小學生能真切地體會到父愛和母愛的偉大,課上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幫助他們轉換立場,分別扮演父母的角色,理解與感受父母之愛。根據教材中“父母讓我不能理解的行為”,演一演有哪些“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的案例,如不理解父母為何不讓孩子玩手機,不理解父母為何不讓孩子獨自外出等等,通過表演父母的做法,學會尊重和體諒父母的用心良苦。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全身心地參與其中,嘗試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自然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四、拓展多樣化社會實踐
從立德樹人視角出發,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要抓好課堂主體,還要積極投入課后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傳播德育思想,積累實踐經驗。以《安全記心上》教學設計為例,梳理教材內容,圍繞“不讓溺水悲劇發生”為話題展開教學活動。上課之初,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幾條新聞,展現假期各地學生發生的溺水死亡悲劇,并在視頻的最后“溫馨提示”,指導溺水時自救的方法。當學生初步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布置社會調查任務,了解本校有多少學生會有用,并調查他們在游泳過程中是否發生過嗆水、溺水等問題。最后通過主題班會、制作手抄報等宣傳形式,介紹溺水的危害,并強調不能擅自游泳,且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將道德與法治知識放到生活實踐中,才能體現其現實意義,從教材中死板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自主的行為,積極踐行德育思想,提高學生德育素質。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不斷踐行素質教育發展目標,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創新提出更高要求,努力實現課程教育與立德樹人思想有機結合成為必然。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吸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過程,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并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德育教育中有所啟發、有所成長。
參考文獻:
[1]程偉.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2(2):12-18.
[2]宋月紅.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主題大情境的創設[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1(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