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燕
摘要:在以往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數學思維是不斷的變化和發展的,它主要是受到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因素的影響就是自己的生理特征和年齡的不同,這也就說是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影響,人們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主要因素的影響就是學生受到環境和生活條件的影響。這兩種因素對學生日后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小學生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全面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提升方式
引言:
思維能力一直都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本質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感知和事物的本體進行一定的分析、總結和概括。其中包含形象的思維能力、抽象的思維能力、創新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擅長的注重的點是不一樣的,但是對目前的小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小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是目前現階段的教育中重要的課程,里面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對這些思維模式的開發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學生一定要把握好學習的機會,老師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思維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一題多解、變式引伸、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發散性的思維是思維的一個特征。只要有一點細微的變化就會導致思維的混亂。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形式進行訓練,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自己克服思維的局促性。也可以通過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或者請教老師的基礎上來激發自己的思維,,開拓學生自己更多的解題思路,讓學生自己可以在這個鍛煉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出解題的捷徑,使思維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
比如:3袋面粉共重90千克,6袋面粉重多少千克?解題的過程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我們可以根據題目可以很快的求出一袋面粉的重量是多少千克,也就是90除以3得到30千克,然后就可以很快的求出6袋面粉的重量,就是30乘以6得到180。同一類型的題型會有不同的解題方法,老師只是引導學生學會一種解題的思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延伸出更多的解題思路。在數學的教學中,解題的方式和方法是千變萬化的,不能讓學生在固有的解題模式下,這樣只會捆綁住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很好的鍛煉,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在給學生布置小學數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多給學生創造自由發揮的空間,必須對題型和題量做到一定的程度的考量。
二、重視溝通,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年齡中,對很多的事物都存好奇的心理,所以老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更好的把握好現階段學生的特點以此進行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老師只注重講述,不注重在課堂中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造成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近年來在教育的改革下,合作交流的模式值得老師進行關注,這樣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模式進行自主探究問題。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弄懂問題中所蘊含的知識。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要注重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環節要給學生留有一些空余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鍛煉。
比如:在學習:“認識方向”這一課時,老師可以積極的引領學生談論一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遇到的那些方向和位置,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這個過程中,給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或者學生可以自發組織小組進行討論,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在和同學的探討中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識,同時思維也得到了適當的鍛煉。
三、從精心的創設入手,誘發學生的思維。
目前的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有很大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開發學習的思維模式是目前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怎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求知欲,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創造合適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學生的興趣越高,學習的動機越強,學生的思維就會越深刻。思維就是從問題開始的,但不是所有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合適的問題應該具備:學生已知的知識和自己主觀的意識,才可以讓學生主動的解決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讓學生不能是簡單的解決問題,應該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開發自己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一直有一種求知的欲望,促進自己學習的的進步。
四、通過增強數學技能來培養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的重點在于知識的基本概念,它涉及的測量、規則、公式等等都是小學知識的基礎,而小學數學中的圖畫,運算法則就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技能。就是這些知識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應該讓學生重點的記住。目前的小學教學中,老師為了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技能的同時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習技能是自己學習的基礎,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思考。只有在這個思考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住這些知識,掌握好這些基礎的知識就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成長中更加的順利。小學數學老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結構和數學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學習“認識平均分”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做習題,現在籃子里一共有18個桃子,平均的將這些桃子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 幾個桃子?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對習題進行解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邊做邊思考,最終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在小學生理解能力還是非常薄弱的情況下,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老師需要將比較難懂的知識以一種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學生表現,這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就會慢慢的形成。同時也需要老師巧妙的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方法。一旦學生 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數學學習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小學數學的改革對學生日后思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苑忠義.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2):67-68.
[2]陳燕容.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2021(44):208.
[3]陳慧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