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松蓉
摘要:整本書閱讀在新高考語文中有重要作用。筆者在落實整本書閱讀指導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激發閱讀興趣、設計教學目標、安排課時、分享閱讀成果等方面進行了嘗試。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引言:新高考在廣西剛剛落地,我們尚處于摸索階段。在不斷落實新高考改革的過程中,筆者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不斷促進整本書閱讀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現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多種形式激發整本書閱讀興趣
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可見,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想方設法調動學生整本書閱讀積極性。比如,在開展《平凡的世界》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第一,在開展導讀之前,詳細介紹《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背景、作者路遙的生平經歷等,給學生閱讀做好鋪墊,教師還可將現代出名人物與作品人物進行比較評價,比如陳忠實、馬云等,使學生在熟悉人物的評價中對這本書產生濃厚閱讀興趣;第二,借助影視作品創設閱讀情境,促使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中深度理解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平凡的世界》導讀,教師可以結合同名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給學生創設獨特、真實的閱讀意境,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刺激下發揮想象和聯想,喚醒內心的閱讀欲望,最終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整本書閱讀學習中。
二、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目標
教師在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應明確高中學生閱讀水平、學習能力等,緊扣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科學設計閱讀目標,確保整本書閱讀的真正落實和推行。比如,基于《平凡的世界》這一著作的文學、藝術特點,教師在設計整本書閱讀目標時,深入理解語文核心素養內容。在此基礎上,將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設定為:1.語言建構與運用目標:欣賞小說中精彩的語句,豐富學生自身的詞匯積累,了解小說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撰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研究性小論文;2.思維發展與提升:借助思維導圖整合人物、事件關系,感悟文本的人生、歷史意蘊,感悟際遇、命運和時代之間的關系,探索小說的深層次意蘊,感受、欣賞、分析、點評小說的人物形象,探究其精神世界;3.審美鑒賞與創造:感悟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美、親情美、愛情美、友情美、鄉鄰美,體會小說的悲劇美;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悟小說蘊含的人文情懷,引導學生學習小說中人物的優秀精神品質,感受其中蘊含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
三、安排固定課時,指導閱讀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對“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任務群進行了明確的課時安排,即建議集中安排18個課時,以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和時間開展閱讀。《平凡的世界》篇幅較長,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比較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容易形成完整的印象,因此在完成初步閱讀后,進行一定的研讀、細讀、拓展等,才能真正達到既定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前,結合既定的閱讀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做好閱讀時間和計劃安排,即兩周設計一個整本書閱讀教學計劃,分別為2個課時。第一個課時為導讀課程,主介紹閱讀書目、作者背景等,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還應提前介紹閱讀方法,結合閱讀目標和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布置整本書閱讀任務。后續的6個課時為初步閱讀課,教師指導學生展示整本書閱讀的進展,分享和交流閱讀中存在的疑惑、感悟等。接著利用2個課時進行匯報,作為“匯報課”,主匯報整本書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之后連續利用6個課時指導學生開展研讀,讓學生交流和分享研讀中的疑惑、感悟,最后利用2個課時進行整本書閱讀成果的展示。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前,教師應結合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要求,指導學生通過速讀和慢讀、精讀和略讀和跳讀、朗讀和默讀等方式開展閱讀,讓學生伴隨寫讀、選讀等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完成預期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
四、運用思維導圖,把握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
與傳統的文本閱讀不同,整本書閱讀故事情節比較復雜,并且人物眾多,高中階段學生閱歷尚淺,日常閱讀中常常難以把握故事情節,無法厘清人物關系,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高中語文教師在優化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結合整本書閱讀教學特點,靈活融入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繪制思維導圖,最終將整本書的情節、人物等串聯起來,便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整本書的內容。例如,《平凡的世界》中出現了眾多人物角色,以雙水村孫、田、金三大家族作為代表,人物關系錯綜復雜,矛盾糾葛充斥整部作品。同時,由于高中學生的人生閱歷比較淺,初次閱讀時難以留下深刻印象,無法厘清人物關系。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繪制人物關系思維導圖,厘清人物關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整本書的情節,奠定深度閱讀的基礎。
五、開展閱讀分享活動,提高閱讀效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在“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教學提示中指出:“閱讀整本書,應以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自主閱讀、撰寫筆記、交流討論為主,不以教師的講解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閱讀與思考。”首先,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將閱讀興趣接近的學生組成閱讀學習小組,按照學生的閱讀興趣分配閱讀書籍。在學生閱讀完書籍之后,讓學生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就書中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觀點,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鍛煉,閱讀效果也得到有效提高。其次,每學期開展讀書分享會,學生分享讀書心得或者作品的思維導圖。第三,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打卡閱讀進度,分享閱讀心得。這樣,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更認真,閱讀后更細心、靜心、耐心地撰寫讀書心得。總之,教師通過開展多種閱讀分享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整本書閱讀效果。
結論:在高中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樹立終身閱讀的意識,符合新高考對學生的要求,助力新高考在廣西落實,實現新舊高考銜接。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
[2]王月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有效指導策略探討[J].課外語文,2021,(15):11-12.
[3]李隨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0,(21):24-25.
[4]楊偉平.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青海教育,2020,(05):26.
[5]林金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29):59-60.BBD11DA9-D321-468C-AF76-396C8FE1D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