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豐富,包括情感教育、智力教育、道德品質教學教育等內容。教師通過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有極大的優勢,教師要抓住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知識,并對其進一步弘揚和傳播,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和意識,塑造學生形成優秀的思想品質和美好的心靈,才會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德育教育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滲透策略
前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在教學的同時,抓住其中的德育教育內容,并有效的弘揚、滲透、傳播,才會使學生更充分的理解吸收,同時將學生塑造得更加優秀。為了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注重應用多樣化的滲透策略,才會使學生深度學習和領悟。
一、創設問題情境,強化思想認知
道德與法治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要重視應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對教材中的情景有更深刻的體會,才會有效引導學生的認知。讓其更加高效吸收其中的知識點。另外,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間,促使其深度調動自己的思維,其對知識的理解、印象才會更加深刻。對此,教師可以立足課程內容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讓通過自主學習過程后,自主去分析問題的答案[1]。之后,再對知識加以講解和分析,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會收獲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還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加理解,對其中德育教育內容更會深度領悟。
如,《尊重他人》一課,不僅要讓學生對“尊重”的意思有所了解,更要讓學生們真正領悟“尊重”的涵義,并且在現實生活中,更懂得去尊重他人。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自主學習課文,之后再引入問題情境:“李明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一次,由于其交友不慎,被一群貪玩的同學影響,沒有取得優秀的成績。他的父親是一名工作非常辛苦的工人,看到他的考試成績后,緊皺著眉頭,一直大口吸煙,但對他卻沒打罵和任何責罰。懂事的李明讀懂了父親的傷心和失望,無法忘記父親當時的眼神,于是重新努力成為優秀學生。他的父親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并且,讓學生互相探討:“倘若他的爸爸對他嚴重責罵,那么李明會是怎樣的感受?是什么原因真正觸動了他的內心,讓他的意識發生了改變呢?”。并且,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討時間。接下來,再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會有效幫助學生認識到“尊重自尊心”的力量。接著,教師再對“尊重”進行詳細剖析和講解,并且同步結合教學案例,就會使學生深刻懂得“尊重”的意義。并且,會提高自身的思想認知,同時也會更加尊重別人,提高綜合素質。
二、開展情感教育,引發情感共鳴
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在開展理念知識教學的同時,不能與情感脫軌,否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會停留在表面,對其中的德育教育內容也難以充分領會。教師開展情感教育,借助教材中故事中的情感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其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要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會使其深度領悟其中知識,并在思想品質、觀念上發生改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精髓也會充分消化吸收,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和思維能力。
如,《做負責任的人》一課,要讓學生對“責任”的意義、什么是“責任”深度理解。為了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階段,來引入案例,并且有效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事件,如:“每天早晨張朋都會去買早點,一天,賣早點的阿姨多找給了他十元錢。倘若你是張朋,會怎樣做呢?”。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通過引導學生發言,會有效調動其情感,對準確回答的學生加以表揚,并且滲透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是自己的物品不能接受的道理,這會使學生就此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教師再引入具體教學內容,并在講解知識后,提出問題:“什么是責任?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做有責任的人,要持有怎樣的心態?”。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更全面的探討,并疏理所學習的知識。此時,再讓學生積極來表達。并且,對積極回答自己的見解的學生予以足夠的表揚和鼓勵,就會使學生對“責任”的概念更加深刻的領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去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進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創設良好氛圍,培養愛國情懷
在德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擁有熱愛祖國的情懷,學生會更加積極去學習和努力,在今后充分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要應用感染力強的教學策略,利用多媒體技術去創設濃厚的紅色氣氛,然后教師再結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的思想意識,讓其深入思考并理解其中的涵義和精華,教學效果會突出[2]。同時,還會使學生主動將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創設課堂氛圍時,教師可以利用影視劇中的視頻、或是不同的音樂做輔助,會使課堂的渲染力有效提升。
如,《少年當自強》一課,要讓學生樹立全球意識和國家觀念,具有平等意識和參與意識,增強為實現中化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直接講解課程內容,較難使學生充分理解其中的涵義。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男兒當自強”的歌曲,和愛國影視作品的片花,共同來渲染課堂上的氛圍。可以在播放后,與學生互動:“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歌曲嗎?”。引導學生說出歌曲的名字。然后,教師再說:“為了祖國的發展,應該將其名字改為《少年當自強》。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此時,教師再引入“少年強則國強”的教育內容。在課程的引導下,以及課堂氣氛的感染下,會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更加強烈。同時,也會使其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更加積極深入學習各門課程。
總結: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道德與法治教師借助教學來滲透德育,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并結合情感教育來共同教學,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會收獲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感染力強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快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并有效思考,才會更好達到教學、教育雙贏的良好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德育教育的路徑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1(20):163-164.
[2]劉建林.基于德育理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2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