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高中生物課程相較于初中課程而言,學習難度與深度都要更上一層,學生在學習中容易遇到難點,從而陷入學習的困境。為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針對學生學習的特點,利用更為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以提升教學的水平,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語言情景、實驗情景、生活情景等方面,闡述教導學生生物課程的具體方式,推動學生學習的進程。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景教學;培養
情景教學是指利用不同的環境,實現與學生心靜共鳴的教學方式,可以是人為形成,也可以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將枯燥的知識生動化,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關注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等等。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若想有效利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則需要掌握情景教學的理念,科學地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一、構建語言情景,提高學習活力
學習活力是學生學習中需要保持的情緒,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方式,不同的語言起到的效果也不同。同理,在教師教學中,若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樣化的語言引導學生,則有助于拉近師生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活力等。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可以利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教導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細胞的生命歷程”的過程中,可以在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在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后進行教導。即,教師在授課前可以運用“同學們,這節課程是一節探究生命奧秘的課程,是一節認知新生到衰老的課程。請同學們集中精神,讓我們一起認知細胞的生命歷程吧!”這類語言,能夠一定程度上改變枯燥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強高中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運用“同學們,細胞增殖是細胞重要的生命活動,是生物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那同學們了解細胞增殖的意義是什么嗎?”這類語言,能夠在教導高中學生教材知識的同時,引發高中學生思考下一個知識點,可以增強高中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思維。
二、塑造實驗情景,增強實驗能力
生物課程包含了較強操作性、邏輯性的生物實驗,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實驗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生物知識的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成績。為此,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驗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塑造實驗情景課堂,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導“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過程中,可以讓高中學生自主操作實驗。即,高中學生在進行葉綠體色素的提取時,可以先將十克左右的菠菜葉切碎,放入研缽中;再將石英砂和碳酸鈣與丙酮溶液同樣放入研缽中;最后將快速研磨研缽并過濾研磨后的液體。高中學生通過以上實驗步驟可以提取出菠菜葉中的葉綠色素。高中學生在進行葉綠色素的分離時,可以先剪去濾紙條的兩角,畫濾液細線;再將層析液倒入燒杯中,讓畫有濾液細線一端的紙條放于層析液中。高中學生通過以上實驗能夠觀察到,濾紙條上分離出四個色素帶,分別為橙黃色、黃色、藍綠色、黃綠色,分別代表了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色a、葉綠素b。
三、拓展生活情景,發展生物素養
生物素養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塑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生物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等。高中學生在學習中時間極為重要,需要在短時間內發展生物素養,才能夠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拓展生活情景教學,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教導學生,逐步發展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可以教導高中學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識,拓展高中學生的學習視野,發展高中學生的生物素養。即,教師可以教導高中學生“牛奶中含有乳糖成分,人體很難將其消化。但將牛奶制作成酸奶之后,乳糖會被乳酸桿菌分解成半乳糖,可被人體直接吸收。”的知識,可以讓高中學生增強對“乳糖、半乳糖”的認知;教師可以教導高中學生“蜻蜓點水是蜻蜓將卵產到了水面上或水草上的過程。”的知識,可以讓高中學生增強對“蜻蜓繁殖”的認知;教師可以教導高中學生“人在劇烈運動后肌肉會產生酸痛感,是因為骨骼肌細胞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的知識,可以讓高中學生增強對“人體”的認知。
總而言之,生物課程對學生而言,不僅關系著學習的成績,還關系著未來的成長。高中學生學習生物課程,首先能夠拓展文化學識,符合現階段學習的需求;其次能夠培養科學思維、科學意識,科學責任感等,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使未來的成長更具多樣化。相信,教育領域在將來的發展中,教學方式會愈加高效便捷,實現教師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肖志超.基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4):25-26.
[2]池匯.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