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嬌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內容開發;價值取向;小學教育
所謂考察探究式活動,就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自然、社會、教材以及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觀察、記錄和思考中,主動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教育發展,為了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積極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考察探究式活動的價值,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教材內容,構建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獨立自主的思維方式,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考察探究式活動內容的價值取向
(一)呵護和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通過開展考察探究式活動,可以更好的呵護和發展其探索精神。考察探究式活動是以教師為導向,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為基礎開展的探究式實踐活動,活動鼓勵學生積極遵循自己的好奇心開展考察探究活動,通過對生活產生的疑問構建研究主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論證和檢驗。通過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思維,提高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
(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考察探究活動中,學生不僅會對自然、社會和個體三大維度的生活實踐中形成批判意識,同時還會積極主動的進行探討,辯證,通過實踐的方式驗證自身的觀點,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進行批判分析,進而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方案,最終尋找到最佳解決辦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建立了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有效的促進學生團體合作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
在進行考察探究式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相互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問題。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務,學生之間會形成合作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1]。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合作共贏,在團隊中勇于承擔責任,能夠尊重和理解同伴的付出,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考察探究式活動內容的開發策略
(一)課程確立和啟動階段
考察探究式活動在課程確立和啟動階段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在此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對其產生質疑和興趣,進而形成相應的研究性課題。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積極的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對于小學生而言,好奇心是其天性使然,因此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就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尋找話題[2]。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教材內容,合理的開展研究性課題,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確保后續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一起進行問題探究和討論。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題內容時,學生會對小蝌蚪的變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研究,蝌蚪最一開始是一什么狀態出生的,它在變成小青蛙的時候是先生出前腿還是后腿等,如果我們想要了解蝌蚪的進化過程,有哪些辦法可以做到。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展開積極的討論,讓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提出一個驗證方法,由小組的成員一起進行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小組會選擇借助網絡查找資料,有的小組會選擇購買小蝌蚪進行喂養觀察,無論是哪一種方法,教師都應該積極的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更好的指導后續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課題的實踐階段
這一階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前期搜集到的多方資料解決所提出來的問題,并分析論述自己的觀點,通過驗證得出最終結論。這一過程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至關重要,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提高觀察能力,還要引導學生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和成果共享意識,通過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實踐活動,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項目組織能力。在進行蝌蚪喂養實驗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合理分配小組人員,定期觀察蝌蚪變化并做好記錄,通過觀察驗證學生之前所提出來的觀念,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實驗的初期,學生積極準備了一袋蝌蚪并將其放到了班級的魚缸里進行觀察,但由于沒有提前做好調查,不了解蝌蚪的生長周期,學生忘記了記錄,導致并沒有將蝌蚪的生長過程記錄下來,第二次進行實驗時,學生們開始會詳細記錄,下課就會圍在魚缸前進行討論,但是后期在統計的時候卻發現數據出現缺失,因為小組成員事先沒有溝通好,導致學生以為其他小伙伴記錄了信息,最后發現誰的信息都不全面,觀察實驗又一次失敗。最后一次,學生們吸取了前面幾次的經驗教訓,科學合理的劃分工作內容,終于詳細的記錄了蝌蚪的進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和總結經驗,最終完成教學目標。不僅讓實踐活動更有意義,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課堂的總結和展示階段
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言,課堂的總結和展示階段尤為重要,教師一定要重視實踐課堂的經驗總結和成果展示工作,通過經驗總結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在活動中有哪些不足和進步,從而能夠及時的調整自身存在的問題[3]。在總結的過程中,教師應增加小組學生互評機制,通過互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同伴的優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和同伴在活動中的價值,進而更好的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同樣,教師還應該重視學生的成果展示工作,成果展示是對實踐課堂的總結,學生在進行成果展示時,不僅能夠進行系統的反思,評價和欣賞,同時也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當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從而養成敢說敢想敢做的性格,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考察探究式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批判的精神,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大膽的表達自我,提出質疑,大膽創新,敢做敢想,進而成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綜合人才。
總結
總而言之,要想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做好考察探究式活動內容的開發工作,教師首先應該有效促進學生團體合作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激發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呵護和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并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賴雨晨.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現狀個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2]趙晶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3]張忠燕.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引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