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芳
摘要:高中這一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思維性,通過挖掘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以及唯物主義思想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也要求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與美育,通過結合課堂內容展開教學已經成為了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部分,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不僅應當培養學生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以及解題技能。更重要的是應當加強德育與美育的融合,在迎合數學學科本質的同時也能夠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最終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中數學;融入德育;美育
引言
現階段,隨著新課標的持續推進,進一步倡導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更是排在首位,重要性已經超過智育,推動他們全面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緊跟時代步伐,講授數學理論知識與解題技能的同時著重滲透德育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促使他們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一、挖掘數學教材
在進行高中學習的過程中,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其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教育,教師應當加強對于教材的熟悉程度,并且對教材進行研究,最終發展有關德育教育的內容,在高中階段,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鉆研,對教材中的例題以及注釋展開研究,充分豐富德育教學的內容,通過加強教育融合并且運用課堂融入這一途徑,將德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掌握數學規律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加強教學整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德育內容的教學,而不僅是因為追求學生的成績提升忽略了德育。在展開《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生“祖暅原理”,指出:這是一個涉及求幾何體體積的著名命題,祖暅在求球的體積時,使用“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方法,其中“冪”是橫截面的面積,“勢”是幾何體的高,意思就是兩個同高的幾何體,如果在等高處的橫截面面積相等,則體積就相等。同時介紹祖暅原理的使用方法與意義,還可以更為詳細的引入相關數學史,這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數學家祖暅在公元5世紀時通過自己的親身探索與反復實踐獲取的原理,還根據這一原理證明幾何體“球”的體積計算公式,這一學術成果要比歐洲的卡瓦列利原理早一千多年,體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驕人成績。
二、注重聯系現實生活,學生形成正確觀念
數學是一門典型的工具性學科,同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不僅教材中蘊涵著不少生活化元素,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更是有著廣泛運用,數學現象也普遍存在。以《統計案例———公司員工的肥胖情況調查分析》教學為例,通過課內知識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學習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數據直觀圖表的表示方法、數據統計特征的刻畫方法,通過具體實例,他們感悟到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科學決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使其體會統計思維與確定性思維的差異,積累更多數據分析的經驗。之后,教師積極開辟第二課堂,要求學生調查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如:家庭用水、用電情況,每個月的生活費開支情況,垃圾袋使用數量情況,認真搜集數據,繪制成各種樣式的統計表,計算出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標準差、方差,用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集中趨勢,通過分析證實我國當前正面臨著嚴重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問題。
三、組織有趣的課外活動,在實踐中開展德育
筆者認為,開展數學德育滲透教學工作時,不應當將教學場地局限于課堂,應當對德育滲透教學環境進行拓展延伸,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開展德育教學滲透,為德育滲透教學工作開辟更多新路徑。綜合實踐學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促使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提高社交能力、拓展思維視野、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思維品質、完成美育熏陶。如,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圓錐曲線的離心率e與圓的離心率時,指導學生進行反證,思考圓的離心率為何為零。學生進行反證推理時,可以發現圓錐曲線的離心率無限接近于零時,圓錐曲線與圓則更為接近,但圓錐曲線永遠不等于圓。通過反證法的教學引導,使得學生明確數學科學思想不可混淆視聽、胡亂定義,必須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根據數學定理與公理進行思考推理。在反證法的教學引導下,教師完成了德育滲透教學,很好地啟蒙了高中生的數學科學意識,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以作業為載體,在師生互動中滲透數學美育
數學不僅能夠總結知識和經驗,同時也能夠結合美學和藝術,由于數學之美具有科學性同時也具有藝術性,因此,通過挖掘數學知識中的美學藝術能夠充分發揮數學教學所具備的美育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使學生在開展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思想教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進行課后相關作業實踐,通過已有的知識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存在的問題,并將自己的收獲與數學美的心得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真實美。如對軸對稱圖形有一定了解后,讓學生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要求學生進行展示,既讓學生學以致用,又及時分享數學知識美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總之,當數學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未來課堂必將會更加有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德育和美育不僅能夠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符合新課標改革的實際需求。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德育與美育教學落到實處,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潤澤心靈。
參考文獻:
[1]馮建軍.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理據與策略[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03):5-14.
[2]鄭光波.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學科德育效能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8):12—13.
[3]李莎莎,李興華,羅來珍.高等學校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