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 梁建華 武鵬
摘 要:產教融合作為高職院校發展的主旋律,對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嶄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通過分析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從愛國主義、文化教育、品格塑造等方面深入剖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展示實際創新案例,提出校企合作的實施過程,從校方、企業、學生、教師等多角度闡釋了可復制、可參考的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產教融合;專業群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產教結合、校企共育”的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開辟的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趁著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改革東風,職教的春天也在悄然臨近,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也在慢慢發生著改變,因此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
1.思政教育創新辦法不多,教師教學脫離實際情況。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側重理論、側重講授,而現代社會已經進入新媒體盛行的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解決一些綜合性的、深層次的理論和認識問題。傳統教育在思政課上容易偏離社會發展,教師講課方法單一,知識理論不接地氣,學生對此越來越不感興趣。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成長的灌溉。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打破傳統理念,更加貼合大學生生活實際,只有不斷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才能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切從實際出發,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用新的思政方法去澆灌學生的心靈。
2.企業思政融入不夠,校企合作有待深入。高職教育正在向產教融合方向發生變革,企業對學生的管理也體現的尤為突出,學生從學校到企業,身份角色發生轉變,從學生變成了職工,從接受知識認知變成了輸出技術能力,巨大的角色變化使學生產生思想波動。企業的培養模式是以培養創造價值的勞動人才,其實更多的是往往忽視職場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致于剛入職的學生就開啟了向“錢”看的模式。鮮有的企業開始重視思政教育,但從專業性、創新性上來看還遠遠不夠。
3.易受外界干擾,意識形態不穩定。現在社會上的各類網絡資源形形色色,魚龍混雜。高職學生還處于對社會涉世不深,懵懵懂懂的年紀,長時間的在網路上會打亂學習生活規律,網絡的開放性使學生更容易迷失自己,花費更多的精力去游戲、去刷屏,嚴重的去進行網絡賭博等等,去污染自己的靈魂。雖然在大數據的網絡背景下,思政教育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以利用的資源也越加豐富,但整體來說,高職學生的思想意識還會出現波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創新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關乎黨的發展、道路和政治安全。總書記曾指出高校黨組織要把做好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依然非常復雜,高校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主陣地。就是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奮斗者,作為職業教育的工作者,必須盡心盡力把高職學生培養成高水平、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對于魚龍混雜的思想觀點要有辨析、有甄別,不能當傳聲筒,尤其是對錯誤思潮要有效防范,只有樹立起正確的意識形態,才能防止其以各種形式在高校傳播。
2.校企合作更好的發展。在早些年的校企合作中,學校往往都是熱衷于進行理論和實踐技能傳授,企業往往都是含有利益至上的觀念,因此思想波動、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學生很容易產生為了追求所謂利益的不良思想,嚴重的會造成惡果,致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沒有產生出真正的效應。對比企業與學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同,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發展,而企業更多的是傾向于培養學生的業績。因此創新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改變校企雙方的固有模式,充分認識到合作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尤為必要。
3.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對于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斷變化,更加的重視活動與實踐。在校企深入的合作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度的了解社會發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自己的政治素養,提升理論與實踐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產教融合平臺中的主體地位,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政教育學習效果,滿足社會對學生的需求,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創新路徑分析
1.建立產業學院,創新思政管理。在產教大融合的背景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也在探索新的路徑。2020年10月,臨汾職院與山西華翔集團聯合成立二級產業學院—華翔學院,學院采用雙院長管理制,校企雙方管理人員均參與產業學院發展,從而通過融入企業的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講授,引進企業的“精益”管理模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創新培養模式,把思政教育作為主線。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專業群對應智能制造產業鏈的5大崗位群,以滿足群內崗位需求和學生的多元化發展為目標,成立了定向培養班級,創新了“一主線雙育人三證書四對接五階段”的現代學徒制人次培養模式。以立德樹人、匠心育人的思政理念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啟用學校與企業雙導師、學生和員工雙主體的育人模式,打破了傳統教法,更早的樹立了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提前儲備了社會中需要的專業技術,穩定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波動。
3.搭建大思政平臺,推動思政課程建設。以培養德技并修、精益工匠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為目標,成立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的基礎課程平臺,實施思政化、信息化改革,從而實現思政引領的教學模式,優化全員育人實施方案,積極推進思政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不斷調整、優化與完善課程思政內容,引入信息化教學模式、辯論式教學模式、故事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等方法。在課程建設中加入具有高職院校典型特色的德育特色案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學生學習短小精悍的思政教育微課,從而發揮專業群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主陣地的優勢,著力創新推動高職大學生思政教育。
4.以賽促教,厚植思政理念。專業群多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邀請專家進行詳細解讀的同時又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實施報告等重點任務進行了精準講授。培訓內容包含了課程中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過程性評價等重要內容,重點講解課程思政與信息化技術在專業課程中的應用,使教師們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 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的同時,把思政育人的理念深深植入教師的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實做細。
5.發揮企業的主體責任,提高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企業也是一個主陣地。與學院合作的華翔集團,作為比較成熟的國際型實體企業,擁有自主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就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企業黨建支部工作的領航機制,高效滲入,從而使校內思政教育與企業黨建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交替實習期間,多次舉辦“學徒知識分享會”、“HBS精益實踐表彰會”,讓學生在企業實踐中學會總結、學會分享、學會成長,學習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養培養、思想政治教育。企業通過充分的參與到學生的思政教育中,企業發揮實踐育人的主體責任,從而達到校企共同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
6.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形式思政
①文化思政。在校企雙方共同策劃下,在全體學生中開展“講經典、寫經典、誦經典”等傳統文學經典伴我行系列活動,融入傳統優秀文化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型態,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的愛國情懷,有助于加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運用主人翁身份去弘揚我國經典的優秀傳統文化。將經典文化融入教師隊伍建設,融入課程體系建設,融入校園文化生活,融入學生人生規劃,從而增強學生頑強的拼搏精神、高尚的愛國情懷、良好的品格。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揮經典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獨特價值,提升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
②網絡思政。利用短視頻、公共號、開展碎片化學習思政模式,團總支利用學生們的碎片化時間開展思政網絡直播課程,從而豐富課外生活。對于疫情期間無法按時到校、在校期間封閉管理中、在企業封閉實踐中的學生,通過網絡思政教育緩解其思想波動、穩定心情、樹立良好意識形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搭建微信群,抖音等網絡平臺,動態化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各種平臺開展網絡文藝活動。
③實踐思政。學生團體組織成立了以“涵養工匠精神、助力成長成才”為宗旨的“匠心家園”社團。主要目的是培養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引導并幫助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從突出宣傳功能、突出育人功能、突出服務功能三方面針對學生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真正形成服務學生,凝聚人心的“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和先手權。發揮黨團領航作用開展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學生適應社會環境,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④紅色思政。結合臨汾當地紅色教育資源分布和優勢,廣泛地開展了思政實踐教育模式。赴山西侯馬彭真故居開展以“追尋初心、勇擔使命”為主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進一步銘記黨的歷史、繼承優良傳統。師生們學習了彭真同志生平事跡,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彭真同志的革命精神與斗爭精神。赴山西曲沃縣石橋堡村學習了石橋堡紅色革命精神,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石橋堡精神在革命史上的光輝偉績。聽取紅色故事,樹立崇高理想,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在增強學生革命精神的同時,增強同學們愛國情懷,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
四、結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教融合的深入為職業教育帶來了春天,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化三教改革。校企雙方共同努力協作,學校創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企業更加深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并對實習工作中的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從而共同提高學生的思政實踐能力。運用多項舉措、切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發展觀、價值觀,從而讓高職大學生更好的適應企業、適應社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軼.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福建輕紡,2021(11):60-62.
[2]孫正.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同心營研學旅行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36):152-154.
[3]洪慧.關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0):100-101.
[4]徐歡,鄧留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初探[J].才智,2021(2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