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義夫
【摘要】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最重要的成果性文件,即使是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和專家論證制定出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必須經得住市場和實踐的考驗。尤其像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這樣的新興專業,在全國范圍內也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因此,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在實踐中動態調整以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方案;市場需求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交通領域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重要措施,全球汽車市場當前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得益于各國政府強力推動和產業界不斷努力,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良好發展趨勢,成為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全國各中職院校紛紛開設了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校開設新專業必須持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唯有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和論證,制定出符合市場對于人才規格要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付諸實施,如此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有可能經得住市場的考驗。筆者以儋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闡述該校在制定與實施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做法、心得、感悟以及反思。
一、方案制定
1.市場調研。我校于2018年就開始籌建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眾所周知,創建一個新專業初期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充分做好市場調研。為此,該專業籌備組多次深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一線實地考察,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新能源汽車行業當前發展狀態和趨勢,掌握新能源汽車企業崗位需求狀況等第一手重要資料。我們主要面向三種類型的單位作了市場調研。一是面向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從中了解到海南新能源汽車行業近期發展規劃、海南省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維修企業現狀等;二是面向新能源汽車銷售與售后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著重了解他們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的崗位需求;三是面向開設新能源汽車專業的中高職院校,通過座談交流從中獲取他們開辦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和制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方面的有益經驗。
2.崗位分析。我們將調研的重點放在上述第二類單位,即新能源汽車銷售與售后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為此前往海南奧創奇瑞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儋州源興汽車銷售貿易有限公司、儋州文旅公交巴士服務有限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單位深入調研,獲取了企業最真實的崗位需求、崗位能力要求和職業道德要求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據此進行崗位分析并確定專業核心課程,在此基礎上構建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3.培養定位。培養定位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靈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職業教育要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宗旨,我們在市場調研和崗位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及學校所在城市儋州市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特點,形成如下人才培養定位:面向海南儋州及周邊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服務企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科學人文素質、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掌握一定的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理論知識,具有較強新能源汽車性能檢測、維護保養及維修的實踐技能,能勝任新能源汽車機電維修員、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管理員、新能源汽車維修質檢員以及充電樁安裝與維護員等崗位的中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4.課程體系。毋庸置疑,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踐課)三種類型的課程組成。綜合考慮人才培養層次即中級技術技能型人才、人才培養綜合素質、專業課程需要(公共課要為專業課服務)等因素,確定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公共課程。通過崗位分析確定專業課程,核心崗位對應核心專業課程,一般崗位對應一般專業課程,據此確定該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有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純電動汽車整車控制系統的檢修、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等;一般專業課程有汽車電子控制原理與技術運用、汽車空調檢修、混合動力汽車檢修等;專業拓展課程有新能源汽車保險、焊工技術實訓、汽車營銷、二手車鑒定與評估等;社會實踐課程有素質教育課、軍訓、專業認知與入學教育、實習前教育、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專業基礎課要為專業課程服務,由此確定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有汽車文化及賞析、電工基礎、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等。
5.方案形成。我們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不斷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規范課程設置和課程標準、合理安排學時、強化實踐環節、嚴格畢業要求等方面內容,最終形成具備科學性、適應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方案實施
方案初稿形成后,我們組織召開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聘請了眾多來自海南和儋州本地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專家、技術骨干以及海南有開辦新能源汽車專業的職業院校的資深教師,對我校設置的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討論交流。會上,專家們重點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匯總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方案初稿進行了具體修改,最終形成我校第一版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最先應用到我校2019級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方案實施兩年以來,專業教師反映課程的設置比較合理,學生反映課程的學習難易度比較適中,各專業課的考試成績還比較理想。然而,這只是校內教學的檢驗,最關鍵的環節即企業實踐還未完成,有待今后學生到企業實習后由企業對于學生的職業能力作出評價。
三、方案修訂
目前,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人才的需求較低。因此,為了解決當前就業難和未來技術更新迭代之間的矛盾,中職院校需要在傳統燃油汽車課程和新能源汽車課程的比重上做好權衡。我們在第二版人才培養方案中適當增加了傳統燃油汽車的課程,以解決當前就業難的困境。此外,鑒于燃料電池技術是否能成為未來清潔能源汽車的終極方向目前尚存在較大爭議,所以方案中只是將有關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的課程列為選修課,而非核心專業課程。第二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完成后,在我校2020級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實施。
四、感悟與反思
2018年,我們成功申報了“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這一省級課題。課題研究三年多以來,除了人才培養方案這一重要成果以外,企業調研報告、論文發表等成果既提升了課題組成員的教科研水平,又為其他兄弟院校開設該類專業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該課題研究盡管取得了預期成果,但仍然存在許多局限與困惑。
困惑一:課題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儋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已應用于我校2019級和2020級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建設上,但實施的時間尚短,2019級的學生也才進入企業實習,因此還無法驗證該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劣和人才培養的效果。
困惑二: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路線以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主,據此我們的核心課程就建立在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電”的基礎之上。但是我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目前眾多企業對于從事純電動汽車檢修的人才需求較低,可以預見近幾年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將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因此,為了拓寬近幾屆學生的就業門路,那就必須在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傳統燃油汽車相關課程的門數與課時,如何在課程體系中平衡當前就業難和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將是一大難題。
困惑三:在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思路上,不管是以汽車運用與維修的專業教師為主還是以電工電子類的專業教師為主來培養建設都各有利弊,難以取舍。
針對以上種種困惑,課題組成員深有感觸。我們認為,課題結題僅僅是課題研究的一個開端或者說是完成了一個很小的階段,還遠未達到結束研究的階段。今后,課題組還需繼續深入研究,力爭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彬.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施探討[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34).
[2]袁永文.中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汽車與駕駛維修,2018(01).
[3]劉曉爽.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探討[J].職業,2018(05).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QJY2018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