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亮
【摘要】數學概念、數學定義、數學案例、數學題目等,都是閱讀的內容,教師要給學生傳授一些閱讀方法,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數學內容核心,在主動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有相通之處,也有區別,教師要在閱讀教學策略上有深入研究,以提升數學教學品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閱讀是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正視學生閱讀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給予更多方法指導,組織學生展開多種閱讀學習活動,對數學語言做深度研究,在題目審查、定義解析、案例分析中感受數學學科魅力,梳理數學原理和等量關系,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正確道路。
一、剖析數學語言,創設數學閱讀氛圍
數學語言有獨特的特點,教師對此需要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以便為學生做出針對性指導。邏輯性、嚴謹性、凝練性,這是數學語言的基本特點。數學語言帶有邏輯性,特別是數學概念、數學定義等內容,教師要逐字逐句地解析,讓學生準確無誤地接受信息。數學語言帶有凝練性,數學概念、定義、推理、推論等內容,字數雖然不多,但每一個字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加以詳細解析。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師先組織學生閱讀分析平移、旋轉、軸對稱等數學概念內容,并對這些定義做細化解析,學生開始研讀這些概念,如“物體沿著直線運動,這樣的運動稱為平移”,這句話很簡單,說明其概念具有寬泛性,直線運動沒有方向限制,對運動速度、運動姿態等內容都沒有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借助身邊物品做演示操作,對平移概念做內化處理。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對一些數學術語做重點關注和推介,引起學生深入研究主動性。如旋轉的基本特征:都是繞一個中心點轉動一定的角度。如何理解這樣的說法?學生拿出一些物品做旋轉操作,列舉生活案例進行解析,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對旋轉概念做深入探索,讓學生自覺掌握旋轉的特點。教師要求學生拿出方格紙,在紙上做平移、旋轉探索,討論分析軸對稱圖形的具體畫法,學生都能夠主動行動起來,根據教師指導做具體操作,對相關數學原理做歸結。
教師組織學生對數學概念做重點解讀,順利啟動學生閱讀思維。為給學生帶來更多閱讀啟示,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直接對話,共同研究一些數學原理。教師推出一些實踐操作活動任務,為學生提供操作和閱讀對接機會,從學生操作體悟情況能夠看出,教師設計是比較到位的,學生閱讀學習熱情高漲,在操作和思考中建立閱讀認知基礎。教師從閱讀角度展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做深度研究,讓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二、組織合作閱讀,提升數學閱讀能力
學生對數學閱讀大多缺少主動性和針對性,這是數學閱讀教學長期缺失的結果。教師要推出數學閱讀任務,組織學生進入合作閱讀學習,這樣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積極性。小組問題討論、集體話題辯論、集體研究課題、搜集數學信息、整合數學素材、學法討論交流等,都關涉到數學閱讀內容,教師要做好篩選設計,組織更多學生順利進入到閱讀學習環節,在閱讀基礎上建立學習認知能力。
教師組織學生做數學閱讀時,要用任務形式做設計和調度,這樣才能形成學習啟示,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核心。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做學習回顧,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方法做梳理,學生對學習舊知有一些經驗積累,都能夠主動進入到互動交流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回顧情況做新知輸入,推出一些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案例,通過分步操作,為學生做出操作引導。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接受新知,對三位數乘兩位數方法應用有了一些認識。教師推出集體閱讀討論任務:自行組成學習小組,對相關內容做深入閱讀,然后小組成員集體討論,歸結三位數乘兩位數法則,看哪一個小組表現最為出色。學生進入集體研學環節,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對學生閱讀方法做傳授,解決學生提出的閱讀學習問題。在展示環節,各個小組都能夠達成學習共識,對三位數乘兩位數操作法則做細化展示,最后教師對小組展示情況做歸結處理。
學生對集體性學習活動更為青睞,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思考,為學生準備更多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展開閱讀學習,讓學生對計算法則做歸結,都屬于學生閱讀學習范疇。學生對舊知做梳理,對新知做內化,形成完善的認知體系,為集體展示做好鋪墊。數學閱讀有自身特點,教師針對性做出布設,為學生提供集體操作的機會,其助學效果更為突出。學生對數學閱讀缺乏主觀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教師要在學法指導方面做出積極探索。
三、設計閱讀問題,歷練數學閱讀思維
教師執行教學方案時,要針對數學概念、數學案例做閱讀任務安排,設計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自覺展開數學閱讀,以歷練其數學閱讀思維。數學閱讀要帶上數學特點,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提出一些學習要求,讓學生自然啟動閱讀思維,在深度探索中達成學習共識。學生學力基礎不在同一水平上,教師問題設計要體現層次性,為不同學生提供閱讀學習的機會。特別是數學案例解讀時,教師要給學生傳授一些閱讀方法,讓學生順利進入數學案例核心,對數學原理、數學等量關系作出準確梳理。
學生對數學閱讀有不同期待,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做題目推薦,讓學生展開個性閱讀探索,完成閱讀方法積累任務。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師設計的思考問題有: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梯形有什么特點?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學生開始觀察一些直觀圖形,對相關圖形概念做深入解析,然后進行觀察判斷,結合具體圖形介紹其具體特點。教師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歸結評價,信息搜集全面,特點歸結到位。
教師指導學生做圖形觀察和內容閱讀,讓學生結合圖形做研讀,從學生特點歸結情況能夠看出,教師閱讀指導是比較到位的。不管屬于什么樣的圖形,其特點關涉內容眾多,學生在閱讀信息搜集時,需要面面俱到,將這些信息做歸結處理,為學習思路規劃帶來一定啟示。學生閱讀數學問題時,很容易遺漏一些信息,教師及時做出干預,為學生提供閱讀提醒,讓學生閱讀順利推進。
四、強化審題意識,培養數學閱讀習慣
數學審題需要閱讀思維的支持,教師在組織學生審題時,要從閱讀方法傳授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對題目語言做細化處理,借助語文相關方法,對這些題目做鑒賞性閱讀,規劃出思考方向。數學題目設計帶有邏輯性、嚴謹性,學生進入題目審查環節后,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通過觀察和詢問,對學生閱讀思維應用情況做出準確判斷,以便調整指導策略。數學題目設計語言解析時,教師巧妙點撥,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教師指導學生審題時,要適時做出一些提示,讓學生自己研究題目信息,找出一些數理疏導出口。如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設計一些訓練題目,要求學生先做閱讀審題。學生接受這些題目后,開始了獨立思考和互動交流。教師了解學生閱讀情況,根據學生閱讀遇到問題做具體指導。
教師讓學生對數學題目做深入閱讀和分析,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從學生審題學習階段開始,教師便關注學生閱讀思路構建,引導學生從閱讀角度展開學習和探索,獲得豐富學習動力,其學習效果顯著。學生進入閱讀核心后,需要對數學等量關系做梳理,教師適時做出輔助指導,能夠為學生提供必要啟示,讓學生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閱讀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要建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念,為學生準備更多閱讀內容,創造更多閱讀的活動,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閱讀探索,讓學生對數學概念、數學案例、數學原理做深入研讀,歸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正確路徑。學生對數學閱讀大多不夠重視,教師要注意解析數學語言特點,組織學生展開合作閱讀學習,傳授審題技巧,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林智中.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21(22).
[2]張靖.讓學引思理念下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21(29).
[3]沈琦.巧用數學繪本,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J].江蘇教育研究,2021(Z5).
本文系江蘇省鹽城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數學課外閱讀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研究”(批準號:2021-Z-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