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雯 王曉軍
摘? 要:在高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均面臨著不同的英語學習困難。因此,教師一定要設計可以激發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活動,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建立學生的語言學習自信。本文就如何系統性建立高中生英語學習自信的策略展開研究及討論。研究發現,通過周期性地實施以RSAAS動機模式為基礎的激勵策略,可以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建立穩定的英語學習動機及自信。
關鍵詞:激勵策略;英語學習;自信
一、理論背景
2013年,孟冬梅在《激勵式外語教學設計》一書中從自我決定理論出發,結合ARCS動機模型和教學經驗總結提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五類要素,即歸屬感(Relatedness)、自我決定感(Self-determination)、注意(Attention)、行動(Action)、成就感(Success)(簡稱為RSAAS模式)。
歸屬感需要從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兩方面來回答如何建立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及如何建立學習者與團隊同伴的積極關系的問題,再透過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和難度是否獲得學生的認可;教師所選用的教學策略要以學生為導向,要關注學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來判斷學生的自我決定感;教師要通過知覺激活、探究激活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維持學生英語學習的注意力,并且確保所實施的課堂活動能調動學生已具備的學習經驗,從而穩定學生注意的多邊性及熟悉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參與性和注重生生交流及師生交流方面設計教學活動,以此來保證英語教學效果。最后從自然結果、積極后果和成功機會三個方面為學生提供習得語言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給予學生學習語言并發展語言信念的力量,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二、現有激勵策略存在的問題
(一)激勵教育的目標不應該只是成績
激勵教育的初衷是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但是,成績是否應該作為衡量學生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是值得商榷的。對于學生來講,成績固然重要,但國家不斷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強調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是值得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教育者深思的。
(二)激勵教育的時機不恰當
很多教師抱怨,我們也在激勵教育,但學生根本不以為意。但教師應反思學生為何對表揚不以為意,在學生滿懷欣喜地拿著一份通過努力得來的成績,教師是否立刻做出了回應。
(三)激勵教育的尺度拿捏得不準
有這樣一則心理實驗:一群孩子經常在老人的游樂園里玩,老人為了激勵他們,就給每天都來的孩子一個糖果。可是過了一段時間,老人的糖果都發完了,孩子們一看沒有糖果了,也就不來了。這就是激勵教育尺度把握不準確的結果。
(四)激勵教育無法做到公平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成績平平的同學和一個成績優異的同學都做錯了一件事情,教師會懷抱著平等的心同時諒解這兩位同學而不存在任何差異嗎?
(五)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運用沒有把握好
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都是激勵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如何利用物質激勵引發學生轉化為精神激勵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而長久的精神力量尤為重要的,否則,學生的學習行為就會淪為滿足自己物質需求的一種途徑。
三、RSAAS動機模式基礎下的激勵策略運用
(一)轉變教師思想,創造性地創設教學條件
根據RSAAS動機模式,創設和諧的師生環境,建立學習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可以讓學生獲得第一個重要內在動力,即歸屬感。傳統的應試教育,讓教師和學生都忘記了英語的學習是一種語言工具的習得,其成果并不只是體現在考試成績方面。英語學習應該是充滿生機且鮮活的交際過程,教師除了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多多接觸專業前沿,優化教學策略,還要融入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全面關注,以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實施這樣的教學方法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已經獲得的學習經驗來調整教學策略;同時,宏觀把控教學內容,周期性地開展這些活動。譬如,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挑選出部分內容讓學生進行相互學習。教師指導式的學習形式,實行的周期可以按照教學需要做出調整,以便長期鞏固學生的英語交流自信與學習自信。
(二)規范教師備課流程,以了解學生學習經驗為導向準備教學內容
學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決定了教師應該教什么、怎么教。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之前的學習經驗會有不同的期待。因此,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首先需要了解所教學生的學習經驗并進行前期的評價,再根據評價進行教學內容的準備,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難點的安排,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獲得相同的學習滿足感,從而幫助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獲得自我決定感。從筆者的教學經驗看,教師是否了解學生不同的性格、年齡及對英語學習成績的期望都會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先學后教,選擇性講解及創設情景對話的課堂組織策略,這樣既可以有效控制課堂效果,又可以達到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活動,以保證學生長期且穩定的注意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經常發生這樣的教學困惑,為什么有的學生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為什么學生學習英語的時候總是會開小差?其實,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來源于學生長期且穩定的注意。那么如何保持學生的注意呢?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生活和學習興趣的活動就是最優選擇。注意是RSAAS動機模式中最具“發動機”功能的一環,如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保證課堂學習效果,就能建立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
(四)參與課堂互動,用交流和分享激發學生行動的欲望
行動是學生學習執行力的集中體現,沒有了行動的支撐,任何的教學活動都無法展開,更不必說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了。行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參加和互動。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參加的是互動的前提,互動是參加的集中體現。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參加的積極性呢?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法,科學性地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善于運用鼓勵的言辭去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導學生參與到師生及生生的互動當中,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互動中,體會到自己及群體的價值。
(五)正確而及時的評價,幫助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一堂成功的英語課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達到獲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策略,設計怎樣的教學活動,都要及時地給予學生適當且準確地評價。通過教師評估,肯定學生的表現,發現學生的弱項并有目標性地幫助他們;通過學生互評,比如小組活動中,每個人在任務結束之后對自己和他人的貢獻做出評估,幫助養成欣賞他人的品質;而通過學生自評,結合教師評估和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幫助自己樹立好的榜樣,努力朝著目標靠近,學習效果也就會明顯提高。
任何一種語言的習得,都是要靠周而復始的“圓圈式”學習進行的。因此,教師要抓住語言習得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及性格特點,創設出符合學生思維力和知識水平的高效課堂。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動機模式,融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建立長期且穩定的英語學習自信,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 孟冬梅. 激勵式外語教學設計[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 楊岸青,李淑瓊. 英語語言文學與學科教學研究[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20.
[3] 雷斌,胡新穎,王濤. 現代英語教學的理論、實踐與發展研究[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