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娟
摘? 要:在教學改革背景下,通用技術已經被列為高中生的必修課。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低,思維不夠活躍,操作能力差。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中學通用技術教育的全面改革,教師要加大對教學方式生活化的關注。
關鍵詞:高中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生活資源
一、通用技術生活化資源的特征
(一)生活性
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資源指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與通用技術有所關聯的資源,經教師整合后被應用到通用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去,并能夠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技能等,其最終目的都是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幫助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因此,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開展通用技術教學,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技能等應用到生活中,并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提升通用技術能力,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生活化教學方式是一種較為實用的教學手段。
(二)實踐性
通用技術教材中涵蓋了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理論是從生活實踐以及實驗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生活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要想把通用技術應用到生活中并起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好的實踐。教師可以將理論與生活化資源結合起來,進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化資源的鍛煉和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通用技術能力。
(三)創新性
從無到有是一個偉大的過程,從有到強更是一個偉大的過程。人們現在對通用技術的學習和研究都是基于前人偉大創造的基礎上的,創新和創造是使技術不斷進步和完善的動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過程中一定不能丟棄創新和創造的精神,只有堅持創新創造,才能使通用技術更上一層樓。
二、高中通用技術與生活化教學資源運用概況
(一)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通用技術課程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學科,它既能體現普遍性,又能反映基本技術,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發達國家,技術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以德國為例,通用技術課程在整個教學中所占的時間要比一般的文學、物理要多得多,是學生的主干科目。美國的通用技術課程發展至今已超過70年,而我國高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較遲,許多城市在高中階段未開設通用技術科目。因為高中生即將高考,大部分的學校和學生都不會認真系統地學習通用技術,也沒有專門的實驗室,教師只能用語言在教室里進行講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要轉變觀念,認識到通用技術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為了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注重運用“生活”的教育資源。
(二)高中通用技術教育的生活資源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資源,都是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另外,在高中通用技術的具體教學內容上,很多知識都是以生活實際為基礎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實際生活和教科書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種形式的學習方法。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上運用生活化教育資源,可以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發生變化,使教師擺脫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的程度明顯增加,在恰當的引導和輔助講解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運用生活化教學資源能使教學氛圍更具活力,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在高中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中,生活化資源的合理使用是普遍手段,因此,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就需要教師善于挖掘資源。教師要善于思考、分析,從現實的生活中提煉出現實的事例,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學生。教師要對合理、科學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與策劃,使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進一步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上運用生活化教育資源,既能提升教學質量,又能促進學生的情感文化和人格品德的提升。
三、運用多媒體展示生活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將現代多媒體技術和設備運用于通用技術教學,開發或錄制教學微視頻,并將其與教材資源結合,使課堂教學打破語言文字的限制,豐富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借此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有關工藝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錄制電鉆、曲線鋸等系列工具的操作規范,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教師還可以將微視頻上傳到校園網或班級群,方便學生隨時查看,學生根據自身需求獲取所需信息,建構個人知識體系。多媒體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帶來新的學習方式與體驗,學生基于新資源聯系教材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四、引入生活事例,培養學生思維
為進一步改變傳統教學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借助學生發現或經歷的技術指標、技術現象等說明通用技術的價值與創新之處,從而激活學生思維,幫助他們理解知識。例如在講解結構與強度的內容時,教師就可花時間搜集整理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碰撞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剖析人如何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教會學生騎摩托車必須戴頭盔,在汽車上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等,從血的教訓中體會生命的珍貴。
又如在引導學生走進技術世界時,教師可以圍繞教材涉及的實用原則、創新原則,引入洗衣機從單缸到雙缸到套缸再到滾筒的優化變遷史。洗衣機可以說是生活必需品,學生通過這樣的生活事例了解其創新發展歷程,教師還可以制作簡易的洗衣機結構教具,為學生詳細展示洗衣機的結構、發展史。雖然這套自制教具是用生活里的廢舊物品制作的,但把洗衣機看似復雜的內部構造直觀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清晰了解設計師們改進洗衣機功能的創新過程,打破創新對學生的神秘感。就因為這樣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人們的生活品質才越來越高,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五、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鍛煉學生操作能力
教育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不僅要自己動手制作教具,還應該教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模型。即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動手制作模型,使其體會通用技術知識和生活的聯系,進而能夠在生活中遷移、使用所學知識,鍛煉動手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例如在木工工藝的教學中,高中生雖然對一些木工設備、工具略知一二,但很少接觸使用,更談不上安全地、正確地使用生活中的常用木工工具了。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制作木制筆筒的操作活動,先把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畫線,這是木工工藝的第一步。教師請學生說一說如何規劃,各小組認真討論,并嘗試畫出基準線,有的小組的畫線設計表明還有木板沒有用到,教師則讓學生討論如何使用剩余的材料。緊接著教師教學生使用手鋸,步驟依次為上鋸、起鋸、鋸割,這屬于木工工藝技術的專用稱謂,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在學生模仿操作之后教師引導他們組合自己鋸割出來的木板,確定能否形成自己最初設計的筆筒,如果不行應怎么處理。有的小組出現木板尺寸不合或有剩余的情況,通過合作討論充分利用木板資源,將其組合成其他造型,可以放置物品,設計獨特而新穎。教師再指導學生連接已經鋸割、銼好的木板,但是學生都習慣性地認為要用釘子或膠水,教師適時提供木質的連接膠和釘子,用膠連接木板以后再用釘子。最后各小組展示制作好的筆筒,通過對比找到制作好的筆筒的缺點。教師還可要求各小組對筆筒進行后續的打磨和修飾,由學生自主查閱教材和其他資料,探究木工工藝后期的操作步驟,做到學以致用,完成木工工藝后續操作,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
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要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把生活化資源投入到教學中去。只有學生在親身體驗的情況下,才能對原理、方法、教學內容的運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通用技術的知識及操作方法。例如制作產品的模型或者原型時,如果教師僅讓學生觀看,而非親身經歷,則學生依然認為模型的設計和制造過程非常抽象,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細節。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中去,讓他們的設計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在現實中應用學到的技術。
七、指導學生學習與研究
通用技術中的知識和技術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可以輕易地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與通用技術有關的物體。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生活中有關物體進行觀察和學習。比如通用技術包含了服裝與設計,設計簡單的服裝沒有什么困難,所以在服裝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把不再穿的舊衣物拿出來進行相對簡單的設計。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服裝的設計過程呈現給學生,并能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和制作。通過親身的觀察與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服裝的設計與制造過程有更深的了解。
八、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
通用技術課程對高中生技術知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用技術覆蓋的范圍很廣,包含了各個領域不同的核心和共同的技術和設計。課程旨在將技術與設計運用于日常生活,通過對通用技術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更為實際的物件。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就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在教學中,由于教學場地的限制,缺少可供實踐活動的物體和場地,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拓展課外活動,并充分利用周邊的生活教學資源。
九、融入多媒體教學
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增強學生對通用技術的認識。比如在“建筑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演示建筑的設計、材料的選擇以及建筑的建造。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全流程進行仿真,使學生對建筑物的設計與建造有一定的認識,更加直觀地了解了原理和流程。
在高中階段,通用技術是一種以生活為導向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生動的教學材料,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對通用技術產生強烈的興趣,運用恰當的生活事例,合理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提高教學效果,使其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 胡小芬. 高中通用技術融合STEM理念的教學模式探究[J]. 新課程,2021(49):54.
[2] 黃麗燕. 高中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措施探究[J]. 新教育,2021(31):62.
[3] 張錫英. 高中通用技術的項目化教學分析與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2022(21):111-113.
[4] 黃榮顯. 高中通用技術學科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J]. 教育藝術,2022(08):13.
[5] 羅柱. 高中通用技術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D]. 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22.
[6] 張麗霞. 高中通用技術課中微課的設計和應用[J]. 教育界,2022(14):62-64.
[7] 李靜. 淺析高中通用技術學生實踐活動的評價模式及應用[J]. 新課程導學,2022(14):53-55.
[8] 張晶.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實踐[J]. 高考,2022(14):99-101.
[9] 李曉丹. 通過高中通用技術課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2022(16):176-177.
[10] 段義云.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方法[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6):151-152.
[11] 饒燕. 高中通用技術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 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02):58.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