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芹
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生成發展的過程,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富有個性的生命體,每一節課都是不可完全預設、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意外生成在學生的情理之中而在教師的意料之外。數學課堂教學是由許多靈動的生命體組成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進行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教學資源。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引領;動態生成資源;靈動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教學中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問題在于,當“意外的通道”出現時,我們是否能敏銳地意識到,并且能否經由這“通道”引領學生欣賞“美麗的圖景”。
一、精彩生成,精心預設
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要對教材、學生、環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做自然而巧妙的“創設”。預設教學生成,是教師備課環節中的主要一環。
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內容時,有一天班上的一個男孩子跑到我跟前說:“胡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學乘法?我已經會背乘法口訣了,要不要我背給你聽?”我還沒做出回答,他就開始搖頭晃腦地背起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是啊!現在的孩子的文具盒上、筆記本上等許多地方不都印著乘法口訣表嗎?而有些家長也可能提前教過自己的孩子了,所以二年級的孩子或許對乘法口訣表并不是那么陌生,可能知道其中的一句或是幾句,但他們真的弄懂了乘法的由來和意義嗎?他們也許只是會背乘法口訣卻沒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我陷入了深思……上這節課時,果然剛板書課題,就有幾個“機靈鬼”迫不及待地在下面小聲說:“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面對此,我微微一笑 , 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幾個算式 :3+3+3+3+3+3,9+9+9+9+9+9+9,然后說:“老師先和大家進行一次口算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不用說,當然是我贏了。學生有點不甘心,我說:“其實你們也有這個法寶,只是你們不會運用它而已!”學生很是吃驚。一個閃光的細節,往往能體現一堂課的精彩。本節課借助課堂之前的生成資源,通過精心的課前設計,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錯誤”資源,點石成金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暴露出學生思維中的一些問題,為教師的教指明方向。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的錯誤當作一種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如果能加以巧妙運用,會產生“點石成金”的效果,生成無限精彩。如,教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搭配(一)中的“排列”問題時,有這樣一道題:用1、2和3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上課時我首先把這三個數做成三張漂亮的數字卡片,然后問:“同學們,這三個數字中你最喜歡哪兩個數?能用你喜歡的這兩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嗎?”孩子們很踴躍,紛紛舉起了小手要求回答。第一個孩子說:“我喜歡1和2,組成的兩位數是12。”接著馬上又有一個孩子指出用這兩個數字還可以組成21,緊跟著又分別有兩個孩子說出其他的四種情況:13和31,23和32,孩子們總結出一共有6種情況。這時,有一個孩子(李沖)大聲地說:“老師我還有第7種情況。”我聽了一愣,就問:“你還有哪種情況?”李沖大聲地說:“用這些數字還可以組成123。”他的話音剛落,就馬上有人反駁說:“不對,123不行。”李沖緊跟著問:“為什么不行?”一場辯論賽就此開始了,孩子們紛紛說出題目中說的是組成兩位數,而123是一個三位數,不符合題目要求,所以不行。李沖這時抓抓頭說:“123確實不行,我沒有好好弄清題目要求,以后一定注意。”這時,我接著問:“同學們,能不能把題目改一下,讓123也能作為答案?”同學們紛紛動腦筋開始思考怎么辦。不一會兒馬上就有人提出可以把題目改為:用1、2和3這三個數組成一個三位數,每個三位數的百位數,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三位數?問題提出來后,同學們又你一言、我一語地把問題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往往是典型的,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及時捕捉學生出現疑惑或錯誤的問題所在,巧妙地利用其中的錯誤資源,通過細心傾聽學生導致錯誤的理由,找到產生錯誤的根源,或是把錯誤資源拋還給學生,給予他們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態度——主動思考。
三、利用“意外”,有效引領
多年來我們的教學,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課堂上,面對孩子們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轅北轍、背道而馳的這些“歧路動態資源”,總是千方百計地把他們往預設的軌道上趕。其實,這樣做無疑是置學生的“動態生成資源”不顧,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5、7、9、( )、( )、( )……要求學生在后面括號里填上一些數,使這組數看起來比較有規律。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紛紛舉起了小手。一位學生說出了他的答案:11、13、15,理由是這一列數從左往右依次增大且前后兩個數的差都是2。我微笑著點點頭,環視著全班同學,似乎沒什么問題,正打算做下一題,這時,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舉起,又偷偷地放下,我看了看,是王藝錦,一位自信不足,成績平平的學生,我略顯遲疑但還是問了句:“你還有什么問題嗎?”王藝錦說:“我想填5、7、9……”頓時,全班哄堂大笑,王藝錦同學害羞得埋下了頭,我示意大家安靜,親切地說:“你的想法不錯,真了不起!大聲地說出你的理由,好嗎?”王藝錦慢慢地抬起頭說:“我覺得重復也可以是一種規律。”說得多好啊!簡單重復何嘗不是一種規律。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吃透教材,想盡一切辦法誘導、啟發學生,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還要會利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特別是意外生成資源,讓數學課堂在生成中異彩紛呈!
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用心捕捉有效利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動態生成資源,也許它真的很小,但只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善于發現,有一個智慧的大腦,善于利用,就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而我們的教學也會在不經意間閃爍著光彩。課堂,也因此而更精彩!
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2021年新教師專項課題《教師有效引領動態生成資源,構建靈動課堂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H2021xjszxkt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