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緊抓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體育類專業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力度,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堅定的意志品質,規范日常行為,提升道德修養,有助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高層次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歷史使命,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高職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陣地。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不容樂觀,尤其是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體育類專業學生思政教育的程度、效果都不太理想,高職教師隊伍素質仍然有待提高。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深入挖掘體育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創新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落實高校體育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思政教育;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幾年思政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要求所有高校所有課程體系中都要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教學活動也要堅持立德樹人理念,樹立大思政思想,促進各項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的融合,充分發揮協同作用。高校體育專業課程主要以傳授體育專業知識,提升運動技能為目標,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專業教學與訓練,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體育素養。高職院校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體育類專業日常教學中,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建設中,對學生工匠精神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工匠精神養成。
一、高職院校體育專業課程融合工匠精神必要性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其中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關鍵任務,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1]。
在高職院校體育類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匠人精神的思政理念,能夠實現課程統一。分析傳統教學模式,體育類專業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傳承優秀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能夠掌握技能,但是不注重立德樹人理念的體現。由此可見,在體育類專業課中融入匠人精神能夠充分體現課程思政的重要價值。除此之外,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可以對學生思想品德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德藝雙修,以德為先,這也是匠人精神的核心思想。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樹立育人為先、德育為先的理念。匠人精神中的愛崗敬業、兼顧奮斗、追求卓越等,都是高職院校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匠人精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部分。
二、高職院校體育類專業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對思政教育認識不夠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基礎教育普遍存在學生過于注重理論學習,忽略實踐操作,注重學習技能,輕視育人的情況。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對于高校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不感興趣,參與性低。很多大學生在家都是養尊處優,有著獨生子女的通病,雖然了解實踐操作有多重要,但是做起事情來怕苦怕累,眼高手低,所以參加活動積極性不高[2]。很多高校目前還沒有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過于重視傳統理論教學,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程度不高,很多學校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足,造成了資源浪費。很多高校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學校過于注重理論教育,實踐課程變成了學生放松的時刻,導致教學實踐不能完成預期的成果。
(二)實踐教學內容缺乏新意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教學內容比較充實,但是適合學生的內容較少,而且很多學生對于學到的知識也不知道如何應用。部分學校即使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內容上也缺乏機動靈活,存在現抄現賣的情況,而且學校資金不足,后勤也不能提供有效保障,導致實踐經費不足,影響校園活動開展[3]。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活動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實踐教學基地也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社會調查類的實踐活動,通常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行社會調查,調查結束后,學生需要寫一份調查報告,這樣是為了了解學生的調查情況,給學生布置調查任務,提供調查方向,但是很多學生都是敷衍了事。
(三)思想政治教學資源欠缺
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內容主要是以傳統的課堂應試教育為基礎,學生所學的知識難以在復雜多變的實踐中靈活體現。現代高等教育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目前,大都數高校都有自己固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踐平臺,他們與社會有關單位合作,建立了一些教學實習基地[4]。與需求相比,數量難以滿足需求。由于資金和場地有限,許多高校沒有一個可操作性強、可持續性強、管理良好的實踐教育平臺,大學生社團組織活動困難,許多實踐教育活動難以開展。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單位數量和質量都不高,難以滿足實踐教育教學的需要。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實踐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工匠精神思想政治建設實施路徑
(一)凸顯思政建設的目標導向
對于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而言,要明確思想政治教學的方向,規定所要達到的教育效果,引導學生訓練方向。落實思想政治建設,要求教師堅持以人文本、立德樹人思想,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指引[2]。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向:認知領域、情感領域、技能領域。根據布魯姆的理念,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教育專家對教學目標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技能目標作為主要方向,同時兼顧認知和情感方面的教學,讓學生可以全面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要將工匠精神培養作為先導,以品德培養作為主導,這種技能培養兼顧認知培養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嘗試,同時也是課程思政的育人要求[5]。高職體院類專業學生的思政建設必須要從學生學情和身體素質出發,不能籠統地規定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集體主義,要有具體能夠落實的目標,為教學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明確方向。教師可以制定詳細的制度,例如:愛護體育設施、及時歸還體育器材、認真訓練不怕苦、尊重對手互相配合等課程思政目標,詳細、明確的目標,便于教師實施,能夠提高可靠性和有效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過程中,要弘揚工匠精神,樹立立德樹人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二)強化教學管理
思想政治教學是一項思想和品德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更多思想政治知識,增強學生意志,對學生精神進行錘煉,樹立正確三觀,這與工匠精神完美契合,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與工匠精神的無縫銜接[6]。總的來說,進行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素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教學內容和工匠要求,將工匠精神貫穿教學全過程,讓學生了解匠人追求完美的必要性。所以,高職院校體育類專業學生思政教學可以將重點從讓學生了解思想品德相關知識,培養能力逐漸過渡到培養學生品質和精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育自強不息的精神,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學生在教學中,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教師要予以高度表揚,使學生感覺到被尊重和欣賞,提高責任感,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要具備匠人精神,為學生做良好榜樣,讓學生領略工匠文化,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三)遵循言傳身教的原則
人們經常說,“身教重于言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該先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深遠影響。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只有教師具備工匠精神,才能讓學生耳濡目染受到影響。思想政治教師通過良好的行為舉止示范,為學生講解思想政治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價值走向。教師要認真對待教學,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積極性,以工匠標準要求學生,并且以身作則,教師的匠人能力和運動能力,都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挖掘學生潛能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建設中,要將工匠精神滲透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思政建設的育人功能,提升工匠精神弘揚效果,培養學生思想覺悟,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培養頑強的體育意志。工匠精神的培養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其影響力和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力是一致的。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教學目標,當學生完成目標后,對學生進行語言肯定,讓學生受到鼓勵,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對于沒有完成目標的學生,也不要苛責,避免學生出現消極情緒,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原因,講解改進方法。高校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將思政建設進行有效滲透,讓思政建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通過教學的群體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類學生教育水平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不斷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限制了教育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要科學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突出工匠精神,協調教學和育人關系,遵循立德樹人思想。所以,高校教師要根據體育課程相關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創新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思想政治建設育人效果,培養體育類專業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運動習慣,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專業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芳.高職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04):83-84.
[2]施小花,李勇.立德樹人導向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策略探析[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4):89-93.
[3]李慶賀.高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育的幾點思考[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9):173-175.
[4]羅小玲,鄧昭俊,李國明,鄒佩.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體育視野,2021(17):29-31.
[5]張立濤.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兩元育人”模式構建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08):28-29.
[6]熊堅.課堂思政領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作家天地,2021(17):148-149.
作者簡介:徐健(1989,4)男,安徽蕪湖人,漢族,碩士,政工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課題基金:2020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項目(重點):工匠精神在高職體育類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培育路徑研究(2020szjyxm072)、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計劃思政課專職教師培訓計劃(2020TZPY0401001)與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團隊(2020TZPY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