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虎
摘要:隨著現代新課程革新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看重初中物理的教學,尤其是問題情境的創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初中物理的教學和發展。初中物理的學習有較強的實踐性,初中學生由于對物理的學習接觸不多,大多數學生認為物理的學習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需要初中物理教師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以此達到既定的教學標準。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情境;情境創設
引言: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融合問題情境與案例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初中物理的教學,有效運用具體的教學情境呈現抽象化的物理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該物理知識的具體內涵。教師采用問題情境創設與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強化教師與師生的交流,以此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和能力。
一、初中物理問題情境的含義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在此基礎上利用案例解決相關問題,以此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秉持“創設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觀念,通過有效利用相關教學情境將學生帶領到該情境教學之中,并且在該情境中對教學情境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以此解決相應的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和能力,推動學生物理學習的進一步發展。教師可以有效運用簡單的案例對該知識點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該知識點的具體內容,以此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技能,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能。
二、初中物理問題情境的作用
教師在開展相應的問題情境前,教師需要確定問題情境創設與案例分析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有何作用,從而更好地進行課程的備課教學,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物理知識的教學,學生也能從物理課堂中學習到更多有效的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的教學有效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能夠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物理思維和能力。在以往的學科學習中,學生所接觸到的學科基本上都是文學類的學科,而物理屬于理科學科,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物理抽象思維和物理邏輯技能。教師利用相應的問題教學情境進行物理學科的教學推動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自行理解和分析相關知識,強化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記憶,同時也能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初中物理的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學生的物理知識素養能力,推動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的措施
(一)根據生活現象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
初中物理教師在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時,需要有效融合教材的知識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同時也要結合現實生活的現象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該知識的內容,并且對該情境中提出的物理知識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以此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營造一個較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在講解“聲音與介質”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其實驗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水滴在桶里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又和水滴在木桶、水杯中的聲音有何差別?”通過教師的提問進一步指引學生對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將學生帶入課題教學中,并且指引學生根據生活的閱歷以及自身對該知識的理解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思考。教師可以通過拍鼓的形式讓學生聽鼓聲,教師再對拍鼓的實驗進行講解,從而進一步指引學生了解到聲音能夠通過固體進行傳播,以此達到既定的教學效能。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課程知識進行提問,并且指引學生進行思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
(二)根據物理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和案例的分析
由于初中的物理知識比較基礎,所以教師應該講解較為基礎的物理知識,通過講解簡單的知識點進一步指引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知識點的學習,這樣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該物理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著大量的實驗,所以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的機會,通過物理實驗教學進一步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從而推動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進一步思考教師的問題,以此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比如說教師在開展“平均速度”的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材料,再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1)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讓小球維持平穩的速度?(2)運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實驗的設計,合理有效的測量小球的平均速度?(3)是否能夠直接計算出小球的運動速度?能否設計出直接計算出小球平均速度的方案?(4)運用所學的知識,你還有其他測量小球平均速度的方案嗎?如果有,需要什么樣的材料?(5)實驗結束后,誰能總結出該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省略哪些步驟?怎么樣省略?
學生在實驗之前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分析,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帶著教師的問題開展實驗,以此得到較好的實驗結果。學生在對實驗總結時可以根據其實驗所得的經驗以及在實驗過程中了解到的知識進行總結分享,以此達到較好的學習效能。學生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更加充分細致地觀察和體驗該實驗的過程,有效理解到該知識點的具體內涵,同時也能在思考的過程中對實驗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總結和概括分析,建立較好的知識系統,強化學生自身的思考技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以此達到既定的教學標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出相應的教學問題,根據其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分析,有效利用課程實驗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該教學情境中,從而更好地更好地理解該教學的知識內容,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能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遠騰. 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與案例分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8.
[2] 朱文軍. 創設有效情境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006~2008年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初中)案例分析[J]. 物理通報, 2009(9):4.
[3] 姚建欣, 大衛·哈德尼克, 郭玉英,等. 守恒還是不守恒?":問題驅動的實驗觀察與分析引導初中生建構對能量守恒的認識[J]. 物理教師, 2015(9):4.
[4] 楊茹羽. 基于非常規物理實驗的初中物理概念進階教學策略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