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梅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和策略
數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一門較為基礎的課程,它對啟發同學們的智力,培養邏輯性思維能力、辯證性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等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政策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意識到要培養同學們學科核心素養,提高他們數學綜合能力。對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為學生創造生活化學習情境,開展生活化課堂活動,這樣才能使同學們自然而然的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提升他們日常觀察的能力和知識運用的能力,并借此促進小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同時,也能提高老師的數學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一)營造生活化學習環境
教師為真正實現生活化數學教學,就需要把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巧妙的聯系在一起,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并結合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征為他們創造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其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學科知識探索活動中[2]。生活化環境的創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老師需要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更貼近現實生活情境的學習空間。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改變教室桌椅的結構和布局,使其能夠形成一個便于開展互動性教學模式的樣式,讓同學們可以結合現實內容進行知識討論;老師還可以豐富班級的裝飾和擺設,比如,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圖像粘貼在墻上,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另外,也可以鼓勵同學們依據不同的數學主題創辦班級黑板報,用實際應用的方式幫助他們鞏固知識。
第二,教師要為同學們創設一個獨立思考的學習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鼓勵他們把原理性內容融入到日常問題中,以此來鍛煉同學們知識運用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分數除法》這節課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引入一些現實問題,如讓同學們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求出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同學們根據這一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式不僅能把學生的思路帶入到真實生活中,還能有效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
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識多是以文字的樣式出現,但是,純文本內容對小學生來說則太過于枯燥,很容易降低他們學習的興趣,另外,教材內容受篇幅的限制,很難加入更多具有拓展性的輔助教學資料,因而影響了同學們理解的效率。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活化信息,引導小學生借助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對知識的積累來理解當前所學的數學原理,這樣既可以讓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有趣味性、更具生活化氣息,還能借此提高同學們探究的興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另外,這種方式還能促使小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激發他們積極探究的熱情,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3]。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用現實生活案例導入課程,比如“根據本學期同學們的體檢結果可知,六年級學生眼睛近視的人數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68%;在上一次期中考試中,全班學生的數學及格率為90%,分數在90分以上的人占班級總人數的53%,這些百分之幾的數字就是百分數。大家還能想到哪些與百分數相關的例子?”教師利用真實的案例,讓小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到什么是百分數,并通過創設相關問題,提升了他們探索數學原理的興趣。
(三)生活實踐與學習結合
生活化教學模式符合當前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它能夠有效促使數學老師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摒棄不科學的填鴨式教育方法,用生活化情境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效率,并讓他們掌握正確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的道理。另外,老師還要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實踐活動,用實際操作的方式幫助同學們加深對原理性、概念性知識的理解,并引導他們學會把這些內容科學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此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這節課時,老師可以開展問卷調查活動,讓同學們依據某一個主題進行實際調查,并把最終的結果匯總到一起制作成扇形統計圖。比如,老師可以利用“期末文藝匯演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對文藝節目類型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并用匯總的數據制作語言類、舞蹈類、歌曲類、樂器類四種文藝表演形式的扇形統計圖。教師通過把生活實踐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方式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讓他們在實際體驗中增強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提高應用能力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本質在于培養同學們的生活化意識,使其能夠勇于跳出傳統學習思路的束縛,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真正提高他們知識運用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同學們創造生活化學習情境,把他們的思路帶入到具體案例中,也可以用身邊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把數學信息融入到生活實際之中,進而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4]。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創建多媒體教學模式,把現實生活中帶有圓柱體和圓錐體性質的建筑或事物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同學們,讓他們通過觀察直觀的影像加深對立體幾何圖形的認知,并知道如何用幾何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比如,老師可以展示浙江財務金融中心的俯瞰圖片,它是由兩棟圓柱形建筑組合而成的,東塔高為188米,西塔高為258米,老師利用這一著名建筑讓小學生對圓柱體的特點有一個初步了解,然后再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與講解,之后給出與建筑相關的具體數據,并指導他們求出該建筑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師例舉真實的案例既可以調動同學們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還能拓展他們的認知范圍,在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借此增強知識運用的能力。
(二)記錄日常生活,提高觀察能力
教師可以布置生活實踐類課前預習作業或課后復習作業,利用有趣的生活情境調動小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動力,并借此幫助他們更好的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同時,還能借用生活情境提升他們日常觀察的能力[5]。
在學習六年級下冊《自行車里的數學》課程之前,老師需要布置實踐預習作業,讓同學們觀察現實生活中的自行車,并鼓勵他們主動找出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例如,有的同學說“自行車的車胎是圓形的,車筐是一個長方體,車把是圓柱體。”這是幾何類數學知識。還有的同學說“自行車騎行的速度與它的內部結構和人給的動力有著很大關系,而且,齒輪的組數也對自行車前進的速度有一定影像。”知識數學運算類知識,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同學們預習的效果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由此可見,生活化作業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質量,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觀察能力,為以后的自主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創建生活游戲,培養數學思維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老師還可以創建生活化課堂游戲,利用趣味性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科綜合素養。
比如,在學習《比例》課程時,老師可以創建組隊游戲,同學們根據老師所給出的數據進行組隊,數量不正確的小組人員會被淘汰。例如,老師說5:3,同學們就要分成五人組和三人組,并且兩個組要結合在一起,沒有成功組隊的學生被淘汰。同學們通過參與這類游戲活動,即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有效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計算能力、團結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育領域中最受老師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滿足了培養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還有效的激發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了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目的。并且,生活化教學模式還能有效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他們形成知識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從而提高同學們實際操作的水平,提升數學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興軍. 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探討[C]//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4).[出版者不詳],2020:51.DOI:10.26914/c.cnkihy.2020.063589.
[2]黃新情.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探析[J].新智慧,2020(36):99-100.
[3]林濟鑫.生活化素材讓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更精彩[J].考試周刊,2020(A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