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珍
摘要:數學是初中教學中的基礎性學科,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學習數學,是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了解世界,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事物,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初中數學知識會伴隨學段的升高而增加難度,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也逐發生變化,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分課堂為初中生提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場所,促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及方法。本文將探討對分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對分課堂;初中數學;應用
引言:新課程標準對素質教育提出新的階段性要求,要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圍繞學生展開課堂教學。對分課堂指的是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教師用一半時間授課,剩余的半節課時間留給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對分課堂充分照顧到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地位,教師要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精講,學生要通過自主思考、互相協作來理解所學知識。學生群體在課堂中受到重視,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師精講
教師講授是對分教學課堂模式的首要環節,可以通過教學引入來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模式中,常見運用直接講授法展開教學,直接講授法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但也存在較多弊端,例如直接講授法以教師為主,教師直接講解教材知識,缺乏課堂趣味性,長此以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現狀,教師要在講解中適當增加趣味性教學內容,運用趣味性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講解時間大大縮短,要及時優化教學方案,簡化教學流程,把控整體教學節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部分,結合經典教學案例展開教學【1】。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方程組解法,并能夠根據題目條件設立方程組來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它的解的含義,以及檢驗解的正確性。教學難點是熟練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明確以上內容后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教學。比如:“在籃球聯賽中,A隊共參加22場比賽,則A隊勝、負場數分別是多少?”根據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假設用題目中的未知數量關系來表達方程式,可以得出的方程式是?第二步是引入方程組問題:“在籃球聯賽中,每勝一場得分2分,負一場得1分,A隊共參加22場,如果要在比賽中獲得40分,則A隊的勝、負場數分別是多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題目中增加了哪些未知量,這些未知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列出方程組關系表達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學習興趣等綜合因素造成分組,平均分配班級學生人數,組內自行商議決定小組長,負責和教師對接相關學習事務,并協調組織組內關系,合理分配小組任務,讓每位組員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并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歸納。
(二)內化吸收
內化吸收是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第二個環節,是學生進行學習提升的關鍵階段,當教師進行講解后,引導學生明確當前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學習重難點內容,沿著正確方向完成學習。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學資源收集訓練題目,將相關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后發布在“對分易”“雨課堂”等教學平臺,由學生完成自主學習【2】。教師可以設置學習信息收集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在內化吸收階段的學習效果,以及提出的新問題,為學生提供解題思路或意見,幫助學生厘清當前數學知識框架,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在選擇訓練題目時,教師要設置不同難度的訓練題目,充分考慮到班級中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群體,將題目難度設置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能力范圍內。
(三)互動討論
在數學課堂后半段,由學生完成互動討論,是對分課堂模式的第三個環節。以上三個環節可以同時集中在一節課中完成,也可以將三個環節拆分為兩節課來完成,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出調整。小組內互相討論數學問題,互相分享學習心得,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問題討論中,教師規定小組討論時間,先互相分享內化吸收階段的學習成果,總結求解方程組的方法,完成討論報告后向班級同學展示。再根據學生提出的新問題進行課堂互動討論,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便于關注小組討論動態,把握整體教學節奏。通過分析具體問題,運用表格、方程式等形式來總結數量關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四)教學評價
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教學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評價,再對每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根據教學評價標準來記錄各組和學生個體的過程性評價結果。同時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展開評價并提出建議,教師收集相關建議,將其作為優化教學方案的參考依據。
二、教學思考
對分課堂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數學知識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化,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教師對自身的密切關注,有助于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距離。其次,通過互動討論,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溝通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以合作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問題討論、知識點總結,能夠充分照顧到班級中的所有學生,并能夠展示出不同的表達觀點,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結語
分析對分課堂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策略,營造積極活躍的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交流學習心得,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更加深刻,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對分課堂是創新教學模式,教師不僅承擔教學責任,也要主動承擔起引導者、輔助者的責任,通過引導、啟發等方式讓學生自主理解數學知識,能夠真正吸收數學知識內涵,把握重難點部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瑾琨, 張新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嘗試[J].中學數學:初中版, 2021(7):3.
[2]吳成海.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方法探討[J].天津教育, 2021(28):2.
[3]王衛娟.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例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