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要: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實也會涉及到整個學習數(shù)學全過程的基礎之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才剛剛開始,最需要引導和學習的部分就是計算。然而又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特點,計算能力的學習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難點。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計算能力,是需要想出一定的策略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有區(qū)別性,有針對性地展開講解,更好的辦法可以進行實際性和趣味性的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計算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課堂講解;計算能力比拼
正文: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比較系統(tǒng)性和基礎性的學習,會存在著很多的學習上的問題。這一部分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幫忙解決的。尤其是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是需要一定的邏輯性思維性,這往往是很多學生的弱點,教師需要去激發(fā)學生這方面的潛能。本身數(shù)學的學習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過程,還會夾雜著一些文字的干擾,既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考驗學生的計算能力。如何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提升計算能力,是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將提升小學聲計算能力策略展開論述,希望可以對廣大教師提供借鑒意義。
一、小學生計算能力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理解和練習的過程,這個階段對于小學生數(shù)學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基礎的部分。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也非常好動,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都需要解決問題。在數(shù)學的教學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計算能力。因為在整個數(shù)學的學習當中,計算是穿插在全部過程當中的。如果學生不能夠有一個好的計算能力,那么學生的數(shù)學一定是很難學好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明白計算能力的重要性,也要及時地跟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多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單元時,必然會涉及到一些數(shù)字的計算問題,那么計算能力就會非常重要。且不說在這兩個單元當中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幼兒園階段的知識和小學低年級的數(shù)學知識都是需要學生進行計算的。這兩個單元的知識主要教會學生認知這些不同的數(shù)學數(shù)字,在了解了這些數(shù)字的特點之后,會讓學生進行更高一等級的計算。就比如說,兩位數(shù)或多位數(shù)之間的加減法和乘除法,這對學生的學習計算能力提供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切莫求急,而是要循序漸進,有快有慢地教學,幫助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同步的學習知識,提升計算能力。
二、加強課堂講解,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那么這就要涉及如何改變才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一重點。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采用更加直觀明了的講解模式,就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而造成的,那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教學。學生如果抽象能力比較好,那教師可以就根據(jù)課本上的來進行教學,也就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如果抽象能力較差,那教師可以借助視頻或者實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些方式都是比較適合實際的教學的,教師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教學模式上,課堂上的講解是能否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剩下可能就是要交給課后的練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用計算器計算》一單元時,很直接地就可以讓學生攜帶計算機到課堂上,這樣更方便教師更直觀地有效地指導學生去進行計算。當然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正確的引導,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可能自制力不是很好,會出現(xiàn)一些其他的意外情況,那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和相應的解決措施策略,也需要家長朋友一起來解決。最基礎的計算機上面的按鍵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講解,一些簡單的使用方法,教師可以編成有趣的口令或者是歌謠教授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復習和鞏固該單元知識時,也可以很快地想起,而且這樣的方式也是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的。
三、進行計算能力比拼,看看學生能力
教師在檢驗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和最普通的辦法就是課后練習,大量且重復性的計算練習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檢測方式。不同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計算知識,是需要先進行大量機械簡單,重復的練習去鞏固基礎知識,所以這樣的練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好的。當然也有更加聰穎的學生會使用一些其他的計算方式,比如心算和口算,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講解一些更快速計算的方式,當然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采用重復練習的。大量重復練習并不是無用的,而是一種慢速積累的過程,因為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累加的過程。
例如,教師在教學《運算律》一單元時,一定會講解到加減乘除法的運算口訣和和運算規(guī)律,這些內(nèi)容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完成的,當然前提也是需要先進行理解和背誦的。在學生大量完成這些基礎練習之后,部分學生是可以快速進行同類型的運算的,學生之間差異就體現(xiàn)出來了。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學習狀況,需舉行一定的計算比拼,比如普通的學生就可以進行一些基礎的計算能力求比賽,能力較高的學生就可以進行一些快速運算或者是心算口算的比拼。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去再次重復練習和鞏固學習結果,提升計算能力,教師和家長也應該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是一個有過程的,教師要不斷豐富講解課程內(nèi)容的形式,學生就可以慢慢地提升計算能力。計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積累下來的,教師和家長更應該團結到一起,共同幫助學生去解決計算能力提升的問題。希望本文所論述的內(nèi)容可以對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巧玲, 李紅玲. 基于核心素養(yǎng)提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策略[J]. 好家長, 2019(24):1.
[2]蔣敏杰. 小學生數(shù)學"運算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