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珠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解題思維有著高度的重視。對此,老師要不斷的探索出全新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并在實際教學中把變題的教學策略充分的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學習同一知識點演變出的不同題型來發散自己的學習思維,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身數學能力。本文主要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變題訓練策略作出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變題教學;措施分析
變題的訓練策略主要就是對現有的命題進行轉化,從演變出更多的題型知識,將這種方式運用到數學的實際教學當中,不僅能讓學生在多變的題型中提高自身數學能力,還能加強他們掌握知識的程度,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而更好的發散自己的數學思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充分的發掘出變題教學策略的真實價值,并將其合理的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
一、變題訓練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分析來看,大多數的學生在熟練了解所學知識和基本的數學公式以后,自身的學習能力就沒在此基礎上繼續提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所做的題目類型大同小異,并且好多題目都是為了順應公式而做出的簡單變化,學生在做題時,只需要將公式套入就能很快的解出答案,這種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甚至會固化學生思維,導致其在做題時遇到思維較強的題目時不懂得怎樣變通。但是將變題法合理的融入到初中的數學教學當中,不僅能拓展學生數學思維,同時還能利用多樣化的題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的參與到教學當中,從而全面提升數學能力,并建立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
二、變題訓練策略應用在數學教學中的要求
(一)具備較強的針對性
因為數學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多,公式也比較復雜,在掌握題干關鍵信息的同時還要進行大量的計算與思考,這在給學生提高一定難度的同時還要求他們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而且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不可能總遇到簡單熟悉的題型,考試時的數學題涉及到的知識也比較深,題型也更加的復雜多變,多種因素的變化,迫使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對此,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不斷的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保障教學策略更具針對性。
(二)確保自身實際效益
變題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題思維,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在拓寬他們學習思維的過程中,突出變題教學的實際效益。所以老師在實際應用時,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并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其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解題思維,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信心,另外老師還要注意變題訓練策略的難易程度,保障其適用性。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變題訓練策略的實際應用措施
(一)具體數學題中的運用
老師要想提高變題法的實際效益,就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的對現有的知識點進行反復變化,通過一個知識點延伸出多種題型的教學方式來不斷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題型變化能力,這樣不僅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能在反復的訓練中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幫助學生對自身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總結分析[1]。
例:老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一章《三角形的證明》這章知識點時,因為本章節主要涉及到的知識點就是角和三角形,對此老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數學題對其進行訓練,比如在已知條件AD=AE和AB=AC;以及D和E均在BC上時,如何求證BD=CE。除了基本的求解法,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等腰三角形以及三角形軸對稱等方面的概念進行解答,通過這種涉及到多層知識點的方式來豐富變題教學。
(二)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進行訓練
相比于其它科目的概念背誦來說,數學知識只需要學生熟記基礎概念和基本公式就能對多樣化的數學題型進行解決與應用,但是這種應用不是通過海量的做題來實現的,而是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并通過基礎的數學概念進行知識點延伸,從而在變題訓練策略的推動下提高自身數學能力[2]。
例: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這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通過例題的方式來落實變題訓練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假設cx=b,試分析x的解,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假設,其一:c、b都是實數,例如5x=25,那么x=5;其二:假設c=0,b≠0,那么x無解,屬于假命題;其三:假設c=0,b=0,那么x的解就是任何實數。
(三)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老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角度來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并通過掌握數學知識的靈活性讓其學會對數學知識的舉一反三。讓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不管數學題型怎么變換都能很快的形成解答思路,對此,老師要充分的發掘數字知識,提高數學知識的靈活性,從而培養學生數學能力[3]。
例:在教學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求解一元一次方程》這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通過題型變換的方式進行教學。如:A、B兩輛火車,相距600km,A車以40km/h從C地開向E地,B車以60km/h從E地開往C地,兩車同時同向開出,多久相遇?然后可以對其進行變題訓練:
其一:A、B兩輛火車,相距600km,A車以40km/h從C地開向E地,B車從E地開往C地,三小時后相遇,求B車速度?
其二:A、B兩輛火車,相距900km,A車從C地開向E地需要12小時,B車從E地開往C地需要10小時,如果A車先出發1小時,那么B多久能與A車相遇?利用這種數量變化和條件變化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變題訓練,從而分析解題規律,提高數學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形式和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變題訓練的教學方式帶給學生的作用是積極的。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同時,還能促進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結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合理運用,同時還能在多變的題型模式下鍛煉自身的解題能力,在順應當前教學模式需求的前提下,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孟凡柏.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變式題的應用技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6):156-157.
[2]溫曉輝.初中數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25):93-93.
[3]晁鳳臣.例談初中數學教學中變式題的應用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