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穎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各學科教師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語文教師也不例外。在具體培養中,課堂提問與評價就是兩個有效培養途徑。高效、靈活的課堂提問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思考,在實現課堂高效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有效的課堂評價則可以提高學生的信心,讓他們可以更主動地學習。針對此,筆者借助自身多年教學經驗,詳細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與批評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課堂評價;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1-0108-03
Chinese Classroom Questions Based on core Quality
LI Hongying (Th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Xiamen University,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Chinese teachers are no exception. In the specific training,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evaluation are two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s. Efficient and flexible classroom questions can maximize students' interest,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and think,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while achieving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 classroom assessment, on the other hand, can improve students' confidence and allow them to learn more actively. In response to this, with the help of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strategies of questioning and criticism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questions; Classroom evaluation; Strategy analysis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這一手段非常重要,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并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所提的問題都是教師精心挑選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主動參與問題的解答。而課堂評價則是評估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及時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這也是師生交往互動的一個重要形式。在現代教育環境下,新課改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此,教師必須加強課堂提問與課堂評價,并以此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1.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1)明確發問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提問
所有活動都是在目標基礎上開展的,課堂提問也不例外。為此,語文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發問目標,如利用舊知識導入新知識;通過問題探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等。只有明確了發問目標,教師才可以避免無目的提問,才能明白該如何提問。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明確發問目標,然后進行提問。就拿《猴王出世》這篇課文來說,如果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僅圍繞故事情節,那么就會出現問題與教學目標相偏離的情況。課文教學目標為:其一,分析石猴的性格特點,感悟并學習其頑皮、勇敢、聰慧的優點;其二,深入地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領悟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為此,教師在涉及課堂問題的時候,要圍繞此目標進行。所設計的課堂提問如下:①一說孫悟空,所有人都是他,有通天神力,那你們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樣子的嗎?②課文中哪些具體描寫體現孫悟空的個性與品質特點?③再次閱讀第三段話,通過石猴的語言,可以發現是什么?這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含義,還可以幫助他們深度品味語言,感受語言魅力。此外,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問,明確在提問以后要達到什么效果,這樣才可以更加有目的地提問,才能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
(2)以生為本,依托學生天性提問
之所以說語文學科充滿魅力,主要是因為其不追求“標準答案”。語文教學除了教授理論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如果教師缺乏恰當提問,那么就會導致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在無形中被扼殺,進而影響他們的情感與智力發展。同時,教師還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常言道:“人生而平等。”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從過去的思想中走出來,與學生做朋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為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天性提問,讓他們樂于回答問題。B7318F16-E9F4-45A8-95E2-32FF93C058F8
《白鷺》這篇課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并不是很密切,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感覺困難。為此,教師在教授、提問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沒有白鷺和有白白鷺的湖水畫面,讓學生對比這兩種情境,思考“沒有白鷺的湖水給人一種什么感受?有白鷺的湖水給人一種什么感受?兩者有什么區別?”后,再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白鷺換成白鶴、朱鷺、蒼鷺呢?它們與白鷺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展開想象。這樣,課堂提問與文本相結合,符合學生的天性特點,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感受白鷺的優然美、含蓄美以及清澄美。整個教學過程非常輕松,也非常精彩,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而這也正是課堂提問設計的巧妙之處。
(3)尊重差異,有效設計多樣問題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由于他們的生活環境、受教環境不同,所以其性格特點、智力發展等各不相同。有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強,可以快速總結出課文主題;而有的學生想象力比較強,可以快速想象出各種情境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課堂問題的回答。鑒于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并以此設計課堂問題,滿足各個層次學生需求。就拿《窮人》這篇課文來說,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課堂問題:①為什么以《窮人》為題目?②在這篇課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內容?③通過作者描寫,我們感受到了什么?④這篇課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與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這些問題個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回答問題①和③,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回答問題問題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則可以回答問題②。這樣設計課堂問題,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問題的回答,還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4)層層遞進,設計階梯式問題
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依照教學內容,將本節課重難點知識通過問題傳輸給學生。也就是教師利用多個問題“分解”復雜內容,而這些問題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展自身語文思維。就拿《匆匆》來說,這篇文章的重點知識就是“學會抽象時間具體化表達。”為此,教師可以圍繞該重點設計階梯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問題1:對比自己的日常生活,時間過得怎么樣?
問題2: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時間飛逝,如何展現的?
問題3: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這種階梯式式問題讓學生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語文邏輯思維,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視頻呈現一些時光飛逝的視頻,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時光易逝的體會,還為后期課文講解奠定基礎。
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課堂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還可以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5)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提問內容
目前人類已經進入到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包括教育行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為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提供了新的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等進行輔助,通過動畫、圖片等形式將問題情境直觀地呈現出來,在激發學生感性認識的同時,讓他們對問題有更好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拿《觀潮》來說,文章是以寫景為主,作者在描述景物的時候,語言細膩。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先通過文章語句感受錢塘江的壯麗景觀,然后教師再利用信息技術提問。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錢塘江視頻,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下感受錢塘江的壯美;其次,通過播放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問題閱讀、分析課文。這樣,他們會對課文產生更濃厚的探究興趣,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更全面地理解課文。
2.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策略
(1)以生為本,全面評價
在課堂評價環節,教師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還可以發現自己的缺點,找到缺點成因并改正,從而讓自己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就像在《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提問“請大家說說自己小時候是怎么樣的,哪件事讓你印象深刻?給你帶來了什么影響?”每個學生的回答與體會都各不相同。因為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經歷的東西也各不相同,所以難以像蕭紅一樣,深入分析童年事跡帶給自己的影響。這個時候,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理解學生的想法,并給予全面評價。
(2)因人而異,激勵評價
新課改針對課堂評價提出明確要求,即課堂評價一定要做到因人而異,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合理評價。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激勵評價,肯定、鼓勵學生,讓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拿《橋》這篇課文來說,主要講述了山洪來臨,老支書帶著村莊人撤離的事情。在撤離中走到窄窄的橋前,老支書讓大家排隊有序過河,黨員在后邊,忽然,他從撤離人群中揪出一個人——他兒子,最后老支書和他兒子都犧牲了。在讀完這篇課文后,讓學生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悟。有的學生說:老支書無私無畏、無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有的學生說:“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為什么要軍人優先,因為他們是守護我們安全、穩定生活的‘天使。”還有的學生說:“老支書太自私了,明明可以讓自己兒子活,但最后還是讓自己兒子留在最后撤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從客觀角度上分析,評價每一個學生的見解,并給予鼓勵,讓他們大大膽思考、大膽發言。
(3)多元評價,促進發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開展課堂評價的時候,要將多種評價方法有效結合起來,在多元評價基礎上促進學生發展。
首先,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自評就是學生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中,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正確肯定與批判。對自己的優點要繼續保持,對自己的缺點要積極反思,發現原因并有效改進。互評就是學生與學生相互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較為公平,很少會夾雜主觀因素,可以真實指出其他學生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并提出合理建議。同時,互評還讓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更為順暢,在相互學習、相互監督中提高語文能力。B7318F16-E9F4-45A8-95E2-32FF93C058F8
其次,采用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即時評價關鍵在于評價的即時性,學生在回答完問題以后,教師要立馬作出評價,指出學生的表現,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做到揚長避短。延時評價就是在學生回答問題以后不立刻評價,而是在后續的教學中揭曉答案,這樣學生的目光與思路會一直追隨教師,認真聽講、主動回答問題。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在整堂課都處于學習狀態中,并且對課堂活動也有積極參與,實現高效學習。
(4)書面評價與口頭評價相結合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可以采用書面結合口頭評價的方式。這兩種評價方式各自存在各自的優點與缺點。口頭評價直接、明了,并且情景表現能力比較強,通過口頭評價,學生可以直接體會教師的情感,指引價值。通常情況下,口頭評價是教師選擇最多的評價方式,因為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帶著更大的激情學習。但是口頭評價也存在隨機性等缺點,記錄相應困難,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口頭評價的運用范圍和所產生的效果。書面評價則是一種較為慎重的評價方式,教師在慎重思考后,根據學生具體的個人能力和示情況做出綜合性評價。但書面評價的主要特點就是記錄性和科學性,因此,將書面評價與口頭評價結合起來,可以相互彌補缺陷,通過有效評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
就拿《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來說,教師可以提前與學生一同設計并完成課前作業,讓自己將想象中的圓明園畫出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課前作業完成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除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積極提問,如“如果圓明園沒有毀滅,現在對中國有什么影響?”等,并鼓勵所有學生都參與問題探究中。有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拘謹、不自信的情況,教師要積極鼓勵,讓他們與教師一同完成探究活動。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融入課堂學習,并且教師的評價也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不管哪種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都是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服務。提問和評價作為高效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并在核心素養基礎上,有效開展課堂提問與課堂評價,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效果,同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他們得到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強禎.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J].新課程,2019(12).
[2]孟慶慶.聚焦學科素養,彰顯語文魅力——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閱讀,2018(71).
[3]白仲文.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策略[J].新課程,2019(35).B7318F16-E9F4-45A8-95E2-32FF93C058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