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娟娟
摘要:我國高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不斷完善的學校網絡硬件都是網絡聯校得以發展的前提。隨著我國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問題凸顯,鄉村學生迅速減少的現狀,很多鄉村學校的生源少、師資力量薄弱、硬件不能及時更新等問題有可能會持續加劇。如何做好我國區域教育資源不平衡、城鄉教學資源不平衡問題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挑戰,尤其是鄉村音樂專業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相比其他教育資源更加嚴重。因此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研究就愈加緊迫了。論文在網絡聯校視域下對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產生當前現狀的產生原因。論文最后提出了網絡聯校視域下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首先需要在網絡聯校視域下做好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在網絡聯校視域下常態化開展音樂教研活動和對音樂專業課程進行改革、專業課程創新學習。其次需要在網絡聯校視域下理解學生、磨礪音樂課堂教學,最后需要借助網絡聯校尋求專業伙伴、專業應路人幫扶成長。校際聯網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實踐應用中我們要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充分發揮校際聯網的優勢,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網絡聯校;資源共享;專業能力;成長發展;實施應用
一、網絡聯校背景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資源越來越顯現出了其內在實用性,尤其是網絡資源獲取的便捷性、網絡資源分享的低成本性、網絡資源的時效性等優勢都對我國的教育模式帶來了諸多創新。網絡聯校正是基于信息技術這樣特點,以網絡資源為媒介的多所學校聯合的共同體結構?!?+N”是網絡聯校的基本組建形式,主要用于不同教師或者學校之間開展“遠程互動、在線直播、網絡教研、督導課程、數據看板、資源管理”等教育實踐活動。網絡聯校對與我國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狀有極大的改善意義,因此教育部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推動網絡聯校的建設和推廣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性意見。網絡聯?!笆且粋€以“網絡”為形式,以“聯校”為團隊的教研模式,它既能成就一個智慧型研究團隊,又能促進群體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互相溝通、相互學習與相互合作,增強問題解決的可能性與可行性。網絡聯校旨在解決我國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解決教育資源匱乏學校尤其是鄉村學校教育資源匱乏問題。
二、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其原因
(一)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鄉村學校相對于城區學校在教學條件、教學設施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不足,在師資力量上也可謂是捉襟見肘。因此在鄉村音樂課程的教學上常會出現非音樂老師教音樂課程的現象。甚至部分鄉村學校出現一位老師包攬了大部分教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因此出現鄉村老師忙于課程的備課、班級管理等學校事務性工作,對于音樂專業的提升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開展。同時,由于鄉村多種因素的影響,音樂老師的專業發展通道基本屬于堵塞狀態,音樂教師的自身發展無法得到保障。對于音樂教學研究氛圍薄弱,研究力量非常匱乏,音樂教師想提升自身音樂專業能力,苦于缺乏發展提升的平臺和基礎,造成音樂專業水平停滯不前。
(二)鄉村教師專業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發展,農村學生大部分選擇了城區接受教育,導致鄉村學校生源較少,因此配備的師資力量自然相對較少,但是學生少專業課程不能少,因此就出現了“教非所學”的現狀。尤其是音樂課程這種傳統意義上的非文化課程,學校和社會、家庭不夠重視,加劇了音樂老師的選擇起點以及發展受限問題。鄉村音樂教師的缺乏專業引領,導致音樂專業發展通道受限,發展動力不足,使得鄉村音樂老師專業發展困難。綜上原因造成鄉村音樂老師專業培訓學習的時間不夠、機會又少,發展前景堪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校本研究資源不足,影響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鄉村學校的教學資源整體相對而言不足,在音樂課程的資源上更是十分有限。首先網絡資源較少。其次鄉村音樂專業優秀老師較少,在學校教研活動方面無引領人員,音樂教研工作開展困難,效果較差。二是校本研究力量薄弱,音樂教研工作邊緣化明顯。鄉村音樂教師專業基礎本身不夠扎實,音樂教師參與公開課、示范課的機會較少,專業提升先天不足。再加上,鄉村老師的匱乏導致鄉村音樂老師更加稀缺,學校無可交流探討的人力,不利于音樂專業的研究,即使對音樂專業進行研究,也因為無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培養,研究效果欠佳。有的學校、特別是鄉村教學點的音樂專業教學研究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
三、網絡聯校視域下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一)網絡聯校視域下做好音樂教師發展規劃
無論從什么方面來講,優秀教師的成長發展路徑都離不開自我規劃,規劃是職業方向發展的燈塔,因此在網絡聯校視域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確立自己職業理想。專業規劃是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的合理科學規劃,無論是長期規劃還是短期規劃都必須得有。鄉村音樂教師由于客觀存在的一些因素,在專業發展路徑規劃上就顯得更加重要。其次要對自身的專業知識有相對深入和客觀的認識,唯有知己方可制定出適宜的目標規劃,從而選擇能夠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網絡聯校的開展,將有助于解決無自己引路人的問題,很多優質資源可以通過校際資源進行共享,從而拓展自己的視野。另外,新時代的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因此在自我發展路徑規劃的時候,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上也得有所突破。網絡聯??梢酝ㄟ^優秀老師的公開課來汲取營養,將優秀的經驗、豐碩的成果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究。很多學校在音樂教育方面已經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專家,通過網絡聯??梢宰悴怀鰬暨M行培訓。網絡聯校視域下音樂教師規劃要結合聯校之間的共同點進行個性化規劃,為了確保發展規劃的可行性和可監督性,建議要求各學校之間首先做好大規劃,及學校聯合體的音樂教師發展規劃。在學校聯合體的音樂教師發展規劃下,各學校音樂老師集合學校自身特點和個人情況進行細化,并上報學校進行監督。學校要對音樂教師發展規劃時間節點進行檢查評價,監督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
(二)網絡聯校視域下音樂教研活動常態化開展,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集體備課是當下老師專業發展方面提升較快的一個途徑,以前集體備課僅限于本校之間,而鄉村音樂老師本身師資力量薄弱,因此集體備課實際操作期間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網絡聯校視域下打破了這一界限,校際互聯可以將多個學校的音樂師資力量進行打通,不同學校之間音樂老師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探究鄉村音樂專業課程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實現對鄉村音樂老師對具體音樂教學方式和教學形式上的快速學習提升。在網絡聯校視域下,主校或者是某一方面有突出優勢的學??删鸵魳废嚓P課題牽頭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不同學校之間通過網絡技術互聽互評,并進行探討互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最后要求各學校音樂老師在課題研究基礎上總結科研成果,再將科研成果進行互相學習,不斷提升,常態化開展。為了能夠帶動各學校的積極性,要求每個學校就音樂專業課程的備課內容進行設定,并牽頭組織開展,有過程、有總結、有評比。
(三)網絡聯校視域下開展音樂專業課程改革
學校需要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秉承適合鄉村小學音樂教師信息化推進途徑,革新音樂專業教學觀念。首先需要確立校本化的網絡聯校開展思路,做到培訓—課堂—教研的工作思路。對音樂教師的觀念開始抓起,再對音樂教師課程課堂教學技術運用方面進行提升,做好音樂教師信息化概念基礎,為網絡聯校打好基礎。其次需要音樂教師對音樂專業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化,鉆研能夠融入網絡聯校的切合點,提升網絡聯校音樂教師的辦學質量。在做好網絡聯校觀念培訓和課程改革適宜網絡聯校的工作后,探索小區域教研活動模式。依托網絡聯校開展校本研修模式,成立音樂聯合教研小組。音樂聯合教研小組對各個學校之間音樂課程教研工作進行全面覆蓋,研修人員確定時間、確定主題、確定中心人員,將研修資料、研究考核評價機制科學確定,并落實執行,將有助于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最后需要努力探索農村學校的優質資源交流模式,通過學校建網站、建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方式,做好網絡區域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實現音樂信息化項目的推進開展,促進音樂教師成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確保各學校音樂專業課程改革的成效,需要選定課程改革內容,并根據不同學校特點進行責任改革內容劃分,確當時間點,成立音樂課程改革小組,對課程改革成效進行評比討論,并對改革成果進行分享交流。
(四)網絡聯校視域下創新學習
社會在發展,學校也在不斷發展,因此在專業教師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來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音樂教師的學習主要通過自身錘煉并結合網絡聯校進行進修,如此才能做好音樂課程的教學。自身錘煉自然離不開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練功,在專業基礎知識不斷提升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和網絡應用能力。網絡聯校的開展,單純具備專業課程的教學能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提升教學策劃設計、音樂課程總結歸納等寫作能力。同時,各學校之間的互聯網資源學習是農村音樂教師創新學習的必然選擇,基于網絡聯校下的共享平臺,比如自媒體、網盤課程等等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能夠滿足鄉村音樂老師碎片化時間學習的途徑。通過網絡聯校開展自身教育進修工作,在達到一定學歷后還需要進修更高的學歷,同時積極參加網絡聯校的各類音樂專業培訓和研究活動,如此便可學習優秀的音樂課堂教學,拓展自身的教育視野,知不足而提升。網絡聯校的目的是各學校之間音樂課程的互相提升,因此各學校都需要選擇適合自身課程特點創新成果分享的方式,無論是微信公眾自媒體還是論壇都可以建立,將網絡的便捷性充分利用,方便校級之間對音樂專業課程創新成果的推廣。
(五)網絡聯校視域下理解學生、磨礪課堂
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不同學生,不同性格,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學生的優缺點,進行課程教學?,F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家庭活動也形式多樣,造就了復雜的學生心態。因為學生的風格迥異,也就對老師的教學要求不能統一,完全統一的課程內容、音樂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自然無法起到全面的提升。理解學生首先需要研究學生的成長環境、生活狀況和基礎水平。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通過網絡聯校不同老師的經驗和案例,結合自身情況開展音樂課程的準備和實施,方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同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并通過網絡便捷的分享通道將自己的觀點和總結與各學校音樂教師進行分享,互通有無,提升工作效率。
老師的評價首當其沖的是育人能力的高低,課堂教學是老師的主戰場,在課堂教育的同時,利用聽課、研課、悟課來磨礪課堂。聽課講究的是身臨其境,觀察其他優秀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細節,觀察學生的互動方式、交流形式。在網絡聯校的助推下,鄉村音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制作分享直播都是當下網絡聯校推廣的推進)、課程錄播等形式去觀察其他學校優秀音樂教師的特點。在聽課扎實的基礎下,對優秀音樂課程的特點進行模仿,模仿教學方式、模仿教學要點,結合教學過程中不同之處,進行改進和優化,使得聽課而來的知識成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自己課堂教學過程也進行直播或錄播,或者將自己認為精彩或者不足的課堂內容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分享或邀請其他學校老師通過網絡直播形式聽課,然后接受其他學校老師的建議和意見,并進行不斷提升優化。
(六)網絡聯校視域下尋求專業伙伴、幫扶成長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尤其是鄉村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更需要尋求專業老師的合作,在網絡聯校的幫助下,和其他學校音樂老師結為專業團隊。專業團隊有助于促進各學校之間音樂教師的合作,激發音樂教師在團隊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因此在網絡聯校視域下需要梳理團隊的佼佼者和引路人,引路人通過課題研究和課程案例分享,幫助其他老師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和存在疑惑的問題,同時需要考慮不同學校之間教學條件、學生基礎水平等差異,使得專業伙伴幫扶更加實效性,專業伙伴成為鄉村音樂教師的引領著。專業伙伴可以在身邊,也可以在互聯網上,可以借助微信、網絡會議、QQ群等途徑,在專業發展活動中,逐步形成“你幫我,我幫他,大家幫大家”的良好教育生態系統,促進育人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結語
我國高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不斷完善的學校網絡硬件都是網絡聯校得以發展的前提。隨著我國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問題凸顯,鄉村學生迅速減少的現狀,很多鄉村學校的生源少、師資力量薄弱、硬件不能及時更新等問題有可能會持續加劇。如何做好我國區域教育資源不平衡、城鄉教學資源不平衡問題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挑戰,尤其是鄉村音樂專業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相比其他教育資源更加嚴重。因此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研究就愈加緊迫了,在網絡聯校視域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絡聯校的優勢,對自身的發展規劃和學習目標制定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同時,對學生的研究、課堂的磨礪、亦師亦友的伙伴關系建立都是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途徑。這樣一個不斷循環學習,常態開展研修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對于學校而言,學校需要充分認識網絡視域下鄉村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需要需要做好網絡聯校的硬件和軟件支持。硬件主要是網絡設備、網絡技術、網絡空間等方面的支持。軟件支持更多的是對本校教師網絡知識和網絡意識的培養,在資金方面也需要大力的投入。同時,需要校級之間建立順暢的溝通交流機制,對音樂專業教師發展的時間節點、發展目標科學制定,并積極支持和監督,讓音樂專業教師的發展路徑都能夠有效的執行落地。校際聯網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實踐應用中我們要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充分發揮校際聯網的優勢,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旭東.“高素質、專業化和創新型”教師內涵建構[J].中國教師,2017(11):15-17.
[2]孫淑艷,丁樹峰.天津市校際網絡同步教學項目的論證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17(02):116-121+131.
[3]舒頂峰.校際網絡教研平臺的四維構建[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1):208-209.
[4]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4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
[6]馬靜.“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觀察,2021,10(11):22-24.
[7]王永固,聶瑕,王會軍,莫世榮.“互聯網+”名師工作室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機制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20(10):106-114.
此文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資助課題“網絡聯校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ND213102 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