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萍
【摘要】作業是小學生課后鞏固課堂知識,夯實基礎的重要途徑。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教師可以對數學單元作業進行設計,并且鼓勵學生根據單元作業內容,完成對于知識點的深入把握。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數學核心概念的把握,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整體感知等。本文圍繞小學高段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探索展開論述,希望對小學數學一線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單元作業? 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4-0151-03
一、前言
教師在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把握,對單元作業內容進行設計,并且鼓勵學生在作答的過程中,實現對于知識點的整體把握。同時,教師也可以對作業的形式進行創新,使得學生能夠借助更為新穎的作業方式,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師能夠不僅提高作業的趣味性,還能夠增強作業的有效性。
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布置單元作業
(一)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完成知識點的整理
學生在進行單元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接觸到較多的瑣碎知識點,并且在完成單元作業時,需要對這些知識點進行靈活應用[1]。因此,在向學生布置單元作業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于單元零碎知識點的把握,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其進行總結,并且加強學生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整體把握。借助該種教學方式,教師能夠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能夠以整體思維看待本課時學習的知識點,因而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以本課時的知識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向學生進行講述,使得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能夠大致了解本課時的重點知識。而在學生開始單元作業之前,教師可以將“應用思維導圖完成單元知識點的總結”作為單元作業的準備,鼓勵學生在自主總結的過程中,加強對于課時內容的把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能力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完成這一單元作業內容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把《圓》這一課時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如,學生可以對“圓的形狀特點”“圓的性質”“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等,作為思維導圖的主題,并且圍繞著主題,將與之對應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借此,教師可以輔助學生有意識地完成對于單元作業的預熱活動,也為學生開展后續的單元作業內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不能夠完整地總結知識點的問題,因而他們可以通過翻閱課本的形式,對自己遺忘的知識點進行查詢,并且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以實現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整體把握。借此,教師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圓》這一單元的整體把握,使得學生在知識回顧的過程中,對知識點形成更為深刻的認知。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為學生開展后續的作業內容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作答作業題目
在數學單元作業中,學生往往需要通過思考的方式,對題目的信息進行整合,并且在搭建數量之間關系的同時,找到解題的策略[2]。為了能夠加強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化,也為了能夠使得學生在作答的過程中更為得心應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單元作業的內容進行作答。借此,教師可以降低學生作答單元作業的難度,而學生也可以借助新型的做題方法,順利地完成對于題目的解答。因此,教師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于作業內容的解答能力,并且能夠實現對于作業內容的有效設計,幫助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實現對于單元作業的快速解答。
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這一課時內容時,教師可以依照單元重點內容,向學生進行講解,并且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這對于學生開展后續的單元作業有一定的幫助。然后,教師可以給出涉及一定數學量的“分數除法”綜合題,鼓勵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對其進行解決。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可以在作答的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數學量進行理解,并且應用數學思維,完成對于數學量之間聯系的分析。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降低學生的單元作業解答難度。同時,學生也能夠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應用更為開闊的思路,完成對于“分數除法”綜合題的解答。對于學生在作答單元作業中遇到的麻煩,學生可以將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并且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并且針對自己在思維上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由于思維導圖的輔助,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更為便捷,因而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同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于單元作業內容的快速解答,并且取得相對理想的學習成效。
三、鼓勵學生進行單元題目的整理
(一)鼓勵學生按知識點整理題目
對于單元作業來說,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會存在圍繞著同一知識點,布置不同題型的方式,并且鼓勵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都能夠完成對于知識的應用[3]。因此,借助該種方式,教師能夠督促學生在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于知識點的靈活應用。同時,為了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把握,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相當數量的練習題后,鼓勵學生按照知識點對題目進行整理,并且將其作為學生的單元作業之一,使得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能夠從整體思維的角度,把握單元知識點。借此,教師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應用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取得相對理想的學習成效。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課時內容后,教師可以圍繞著“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性質”布置一系列的作業題,檢測學生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把握情況。在學生完成了對于作業內容的作答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總結作業,即圍繞著“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性質”,對與之相關的作業題目進行總結,并且了解同一知識點可以應用的不同情境。借此,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使得學生能夠在作業作答時,不僅僅是完成了瑣碎的題目,也能夠幫助學生以整體思維,完成對于作業題目的分析。同時,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學生也能夠借助自己整理的材料,實現對于知識點的快速回憶,因而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取得相對良好的作業成效。當然,教師還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鼓勵學生分享有關某一知識點不同題型的方式,幫助每一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基于自己整理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完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作業設置方式,營造良好的數學溝通氛圍,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良好的數學作業作答時,取得良好的作業成效。
(二)鼓勵學生按題型整理題目
在作答單元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遇到不同的題型,而學生在作答不同題型時,往往會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教師可以以“按照題型整理題目”作為學生開展單元作業的內容之一。這是因為教師在采用該種教學方式推進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能夠輔助學生有意識地在某一題型中,采用針對性的策略,對題目進行解答,使得學生能夠在題型的單項訓練中,取得相對良好的作業成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借助該種作業設計的方式,教師也能夠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整理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性地借助反思的過程,完成對于知識點的把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業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課時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了對于題目的作答后,要求學生按照題型,對作業內容進行整理,并且將其作為學生單元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督促學生進行及時復習和鞏固。為了能夠增強學生開展整理工作的效果,教師可以給出一定的整理方向:“可以按照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綜合題四種題型,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的作業題目進行整理。”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在推進作業整理工作時,能夠按照不同的題型,對題目進行整理。而在完成了對于題目內容的整理工作后,學生可以按照整理的內容,針對每一部分的題目進行針對性分析,并且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出不同題型的不同解答策略,因而能夠以更為敏捷的思維,快速地得出不同題目的解答方法。借此,教師可以提高每一位學生在針對不同題型時的思辨能力,并且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把握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四、加強學生對于作業題目的溝通和交流
(一)鼓勵學生分享解題思路
學生在作答作業題目時,往往會對于單元知識點存在著一些困惑,而這些會阻礙學生完成對于題目的分析和解答。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作答單元作業的過程中,取得更為良好的作業成效,教師可以將“解題思路的分享”作為單元作業的一部分,并且借此予以學生一定的表達機會,對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講述[4]。同時,對于思維混亂的學生來說,他們也可以借助這一平臺,對其他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學習,并且嘗試在作答作業的過程中,應用合適的解答方法,完成對于題目的解答。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增強每一位學生的單元作業作答能力。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時,教師可以先予以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對于題目的解答。如果在這一階段不能夠順利完成對于題目的解答,這部分的學生也能夠或多或少地獲取一些解題思路。在這一階段后,教師可以以“解題思路的分享”作為單元作業的主題,鼓勵每一位有思路的學生,分享自己在作答《圖形的運動(三)》題目時的心得體會。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能夠在表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想法進行總結,并且能夠借助這一平臺,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印象的加深。而對于其他學生來說,他們能夠在聆聽的過程中,在其他學生的啟發下,嘗試性地對題目進行解答,以解決自己在知識學習中的困惑。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豐富單元作業的形式,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單元作業的過程中,加強對于單元知識點的把握,這對于提高《圖形的運動(三)》單元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幫助。
(二)鼓勵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方法
由于同一題目可能會存在著不同的解題策略,而良好的解題策略不僅能夠減少學生作答的時間,還能夠提高學生解答的正確率,更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5]。因此,教師也可以以“不同解答策略的分享”作為單元作業的內容之一,鼓勵學生借助這一平臺,對其他學生的解答策略進行學習,并且能夠輔助學生以更為開拓的思維,完成對于解題方法的學習,這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時,教師可以予以學生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嘗試應用一題多解的策略,從更多的維度思考同一問題,并且鼓勵學生應用不同的策略實現對于問題的解答。在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后,教師可以以“不同解答策略的分享”作為學生開展數學單元學習的作業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對于不同新奇解答方法的聆聽,并且將其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表現出對于每一位學生的尊重。而學生也可以借助這一段時間,學習其他同學的解題策略,并且能夠應用拓展性的思維,實現對于數學作業的分析和解答。因此,教師可以在推動這一單元作業的過程中,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應用更為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完成對于“數學廣角——鴿巢問題”的分析,也能夠幫助每一位學生在作答的過程中,達到理想的作業成效。借此,教師能夠顯著提高數學單元作業的有效性,也能夠增強每一位學生對于數學作業的把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同時,學生也能夠借助表達和學習的過程,獲取更多的解題策略,并且能夠在靈活應用不同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實現對于題目又快又準的解答,因而能夠在數學測試的過程中,取得相對理想的數學成績,并且能夠更加自信。
五、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完成知識點的整理和作業題目的作答,這不僅能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業成效;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單元題目的整理,使得學生能夠在單元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以整體思維完成對于作業的作答;可以加強學生對于作業題目的溝通和交流,使得學生能夠以更為開闊的思路,完成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郝建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1(36):63-64.
[2]劉善娜.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的設計[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10):14-18.
[3]阮祥燕.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基礎教育研究,2021(13):69-70.
[4]陳春芳.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探索[J].上海教育,2020(27):92.
[5]戚海蓉.適度、適時、適宜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探索[J].現代教學,2020(S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