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飛
摘要:新課改以來,對農村中學實施勞動教育課程可以有效的促進初中學生勞動能力的發展,在培養農村中學學生勞動意識上,勞動教學科學化,是農村中學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農村中學的勞動教育普遍存在著被忽視的問題,導致勞動教育課程缺失,教學內容單一等諸多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來彌補農村中學勞動課程的缺失以及有效的構建初中院校的勞動課程教育。
關鍵詞:農村中學;勞動教育;建設策略
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培養農村中學生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課程化已經成為了新課改以來勞動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目前我國農村初中院校對初中生的勞動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農村初中院校在具體實施勞動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初中生勞動教育的質量。因此,如何改善目前農村初中勞動教育的現狀,有效促進勞動教育是本文主要闡述的觀點。
一、目前農村中學勞動教育課程的缺失
目前,我國中學學生普遍存在身體素質較差的情況。受傳統教學影響,家長和學校過于關注中學生理論課的學習,中學的文化課學習任務較重考試壓力過大。因此,大部分家長也都較為關注中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對于勞動教育的認知不足,認為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勞動上。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在逐漸的提高,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有所成走出農村就滿足了。導致農村中學學生的認知里根本沒有勞動意識,認為自己的任務只需要學習,其他的都不需要操心。這些觀念導致很多農村的初中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工作技能。
因此,對農村中學學生進行勞動意識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勞動教學并沒有引起農村家庭以及農村初中學校的重視。我國絕大部分農村地區對勞動教育的忽視造成,農村中學在勞動教育方面缺乏教學所需要的資金和場地,勞動教學的教師更是沒有。隨著新課改加強農村中學勞動教學的號召,很多農村地區的教師或是班主任往往以勞動作業的形式當做對農村中學貧困生以及違紀生進行懲罰。并且當前的教育意識形態對勞動教育工作依然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輕視。以上所述的情況直接導致了農村中學勞動教育課程的缺失。
二、有效建立農村中學勞動教育課程的策略
(一)強化農村中學師資力量的建設
農村中學需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活動,保障農村中學勞動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滿足勞動教學的需要,農村中學勞動開展勞動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勞動教學教師德育教師以及初中班主任共同參與,在對初中勞動教學教師的培訓活動中,需全體在校職工積極參加,有效促進農村中學教師的勞動意識和思想觀念的提高,積極推動農村中學勞動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組織農村中學勞動主題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門對中學勞動教學提出,各學校至少每周組織一節勞動教育活動課程,并保證課程時間達到一定的要求,中學學生每天需參與課外勞動實踐活動全國各中學學校每年需開展中學生勞動實施計劃,以此促進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勞動意識,農村中學學校需切實將相關政策在勞動教學過程中做好落實工作,根據農村中學學校的實際現狀,以及勞動教學任務的安排,每學期至少開展逾期一周左右的勞動教學活動。
例如:農村中學學生開展勞動教學過程中,農村中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農村中學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去村中孤寡老人的家中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幫助村里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或是幫助村里清掃道路,這種勞動教育不僅為中學學生傳遞了勞動文化意識,還有效的滲透了德育教育。促進農村中學生通過勞動教學的活動強化自身的工作意識,提高認知能力,實現農村中學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通過勞動教育引導農村中學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豐富農村中學勞動教學內容
農村初中傳統勞動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參與度不足。因此,農村中學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可以通過各學科學習的文化知識滲透勞動文化意識。也可以根據實際生活環境,通過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傳統節日組織中學學生開展勞動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學到很多關于勞動的詩詞:“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天旱農夫盼春雨,淚眼望稻谷”等,在對這些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將勞動意識逐漸滲透給中學學生;另外,植樹節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植樹活動,讓學生伴隨著小樹一起成長,在勞動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增強初中學生的勞動意識以及工作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增強家校合作力度
農村家長應正確認識勞動教學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農村中學需加強農村家長培養學生勞動教學的意識,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勞動意識的重要性。促進家長有效配合農村中學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為學生創造具體的勞動實踐機會。
例如:學校在課余時間可以為學生安排做家務或是干一些能力所及的農活。力求通過每次勞動教學讓中學生學會一項生活技能。增強中學生日后進入社會的自理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提高。組織農村學生學習種菜,育苗等實踐活動,通過參與種植農作物的全過程,利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行烹飪訓練。學習烹飪的技能,將自己種植的農作物通過加工成為美味的菜肴,邀請家長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中學生的勞動自自主性,有效促進農村中學的教育水平。
(五)拓展農村中學勞動教學內容
農村中學勞動教學的有效實施可以培養農村學生愛勞動,會勞動,自主勞動的正確勞動意識觀念,并且對勞動產生積極的態度,逐漸形成優良的勞動品質。為初中學生構建基本的勞動知識框架,通過勞動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勞動技能,拓寬中學學生勞動思維的創造能力。因此農村中學勞動課程的教學設計,應具有多樣化靈活性的特征,不但可以讓中學生體會到基本的勞動感受,還增強了勞動文明文化以及勞動藝術及勞動情懷的培養,有效促進農村初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新時代教學模式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農村中學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有效促進對中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幫助農村中學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而,實現農村中學勞動教學的目標,有效提高農村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澤鵬.農村中學勞動教育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新課程,2022,(6):13-14.
[2]高慧明.淺談農村中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3):50-51.
[3]周云祥,王凡.帕夫雷什中學勞動教育特色探析——一個農村中小學實施勞動教育的范本[J].外國教育研究,2005,(4):56-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