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要:作為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平臺,中職學校在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中職學校教師應遵循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方針,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技術知識,更要將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傳遞給學生,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教導學生修身養性。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職;德育教育;融合
引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中職教育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要求。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中職教育應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培養三觀正確、文化自信、綜合能力強的人才。
一、中職教育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引導中職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中職學生大多為15-18周歲的青少年,這一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職學生在互聯網上能夠接收到的信息五花八門,然而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強,在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下,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和利用,形成錯誤的三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長此以往更是阻礙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
中職教育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教學環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鑿壁偷光”等故事傳遞了謙讓、愛國、向學等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這些典故,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自覺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擾,培育健全的人格。
(二)培養文化自信、綜合能力強的人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深刻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內涵,但許多青少年被國外西方文化所吸引,反而否定、不喜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漸式微。
中職教育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肯定,推動中職學生自覺擔當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責任。同時,中職教育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中職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和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知識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中職教育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措施
(一)建立相應的組織體系,保障德育工作的開展
首先,中職學校應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設立德育教室以及相應的職位,完善相關條規和制度,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和組織支撐。其次,中職學校應開設相關的拓展課程,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課外知識技能為輔,讓學生能夠根據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傳統文化課程。最后,建立激勵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獎懲制度,為傳統文化比賽獲獎者和積極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生頒布獎金、獎品和獎狀,以物質和精神獎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加強德育思想建設,提高教師德育教育水平
中職學校應明確教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主導地位,加強在職教師的德育思想建設,倡導教書與育人并重,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教育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定期開展德育教育培訓,培養具有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教師,提高教師德育教育水平。此外,中職學校應加強與其他學校的德育教育交流,借鑒學習先進有效的德育教育經驗和思想,保持與時俱進,確保德育教育工作的質量。
(三)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在日常教學中的比重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應充分利用雨課堂、騰訊課堂等線上教育平臺,為學生準備和收集相關傳統文化線上課程,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教學中,尤其是語文科目,應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在日常教學中的比重,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取《經典永流傳》、《朗讀者》等系列節目以及相關經典論著在課堂中展示,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拓展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們關注優秀傳統文化。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建立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相關文化知識,為學生們學習交流提供便利,讓學習傳統文化成為中職學生的生活常態。
(四)打造沉浸式優秀傳統文化體驗空間
一個沉浸式優秀傳統文化體驗空間,能讓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空間,學生們在耳濡目染中涵養人文精神。中職學校可以在校園廣場、公園等地建立歷史名人的雕像,并在雕像下方刻上相關的名人典故,傳遞這些名人典故中蘊含的中華優良品德。同時,在校園的宣傳欄,班級標語以及校園廣播中,可以插入中華歷史圖文故事、古詩詞、名人典故等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另外,各班級可以通過傳統節日主題黑板報等活動,讓學生主動去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其中的精神內涵,并展覽給其他同學觀看,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沉浸在傳統文化之中[1]。
(五)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提高綜合素質
在非正式課程中,如班會課、思想教育課等,引入網絡上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播放《見字如面》、《典籍里的中國》等具有文化內涵的優秀節目,并增加分享交流學習感悟和感受的實踐環節,讓學生用心去體會這些文化節目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精神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在正式課程中,如語文課,讓學生組隊合作,搜集感興趣的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在課堂上以PPT匯報、文化才藝表演、話劇等形式進行展演,在實踐中學習傳統文化,信息搜集以及溝通合作等技能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同時讓學生在了解和分享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學到課外文化知識,用傳統文化滋養中職學生的心靈,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此外,中職院校應以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為補充,增加優秀傳統文化比賽項目,舉辦詩詞、茶藝、書法、國畫等比賽,鼓勵學生組建詩社、書法社等優秀傳統文化社團,并為學生尋找指導教學老師,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領域,以文化人,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2]。
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受時空的限制,得以走向更多人的視野,在全世界更為廣泛地傳播。中職學校教師應重視社交新媒體的作用,在抖音、快手等媒體上拍攝制作以傳統文化常識、古詩詞等為主要內容的視頻,通過有趣的方式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寓教于樂,不再拘泥于紙質教材,通過視覺和聽覺,讓學生更直觀深刻地體驗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三、總結
中職教育應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采取全方面、立體化的措施,從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培養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學生,做到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輸送三觀正確、文化自信、綜合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周白蘆.分析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新一代:理論版,2020(1):1.
[2]李夢華,張瓅方.優秀傳統文化與醫學院校德育教育的融合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8):3.
本文系黑龍江省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新時代下加強技工院校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Z20200017。620514EC-5787-467A-B35C-34715EDBA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