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見
摘要:“有效學習”是指學生為了深刻掌握某些知識與技能,在一定期間內完全投入學習研究的一種狀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達到“有效學習”的程度直接決定其能否學好一門課程。而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的學習內容量大而復雜,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較為薄弱。因此,教師應當探索更加具有高效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對專業課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有效學習”
陳寶生部長在《人民日報》中說過這么一段話:“把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堅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這為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教育的本質與核心在于學生,只有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才能真正實現教育質量的飛躍?!坝行W習”是指學生為了深刻掌握某些知識與技能,在一定期間內完全投入學習研究的一種狀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
一、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汽修專業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
當前中職學校的教師主要以本科學歷教師為主,且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自身并沒有接受過汽車專業的學習與訓練,多數教師是從其他相近學科或專業轉行而來,絕大部分教師沒有維修的經歷,缺乏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另外,許多中職學校會從部分汽車企業中招聘員工作為學校的實訓教師,但這部分人員大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師培訓,即使實踐經驗充足,但是難以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講授。因此,在中職學校中很少有教師能夠兼具實踐與理論的教學能力,容易與專業課的實際教學脫節,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二)汽修專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
許多中職汽修專業的學生,是從初中畢業后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他們年齡較小,還處于愛玩的階段,心智發育也還不夠成熟。因此,中職學生對汽修這個專業性質較強的學科不感興趣,主動性不高、學習意識也不強、動手能力與學習能力較差,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若是遇到專業上的難題,他們很少會去請教老師與同學,以致專業知識的難點積累得越來越多,卻又得不到解決,這樣自然就會出現學業滯后的情況,更遑論進行良好的“有效學習”了。
(三)汽修專業教學模式與技能教學脫節
在中職學校中,汽修專業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教師需要在講解理論知識時融入實訓課程,才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汽修專業對實訓設備的要求也非常高,如設備齊全的實訓室等。但是在目前中職學校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實訓室數量不足、實訓設備的投入不夠等。因此,受到這些因素和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教學形式與專業技能容易產生脫節,對學生學習和技能的提升造成影響。
二、汽修專業“有效學習”的實施策略與方法
(一)微課導入“學后做”,“有效”突破重難點
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微課是一種既能讓學生快速掌握課程重難點,又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為了促進汽修專業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不妨采用微課導入新知的方式。微課是一種以圖片或短視頻為主的教學模式,具有短小、生動、形象的特點。中職學生對視頻與圖片的接受度遠比文字高得多。部分汽修課程較為注重理論知識,對實踐要求較少,所以可以采用“學后做”的形式,用微課導入理論知識,并輔以實物觀察,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后,再進行實踐操作?!皩W后做”對教師教學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展示法(如實物、圖片、PPT、微視頻等)的應用,而且要善于利用網絡教學素材和資源。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然于心,才能準確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許多中職學校的選拔考試仍是以理論為主,汽修專業也不例外。比如,在教學“汽車制動器原理”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制作一個關于“汽車制動”的趣味微視頻,將知識中的重、難點在微視頻中突出展示,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快速理解相關知識,掌握“汽車制動”的技能。在直觀的視頻播放后,教師還可以在班里開展實物觀察課程教學,或讓學生去實訓室進行實際操作,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后做”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生動、短小的微課視頻中獲得“有效學習”的成果。
(二)情境體驗“做后學”,“有效”實踐促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識,除了采用微課導向的“學后做”模式,教師還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以“做后學”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白龊髮W”顧名思義,就是先讓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操作實踐,再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識內涵。
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較為真實的實踐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對專業課產生興趣,并在自主探究中不斷總結相關經驗,撰寫實踐總結報告,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踐反饋進行相應的理論擴展。
例如,在教學“汽車構造”中“后橋差速器結構與原理”這一知識點時,因為這一原理較為抽象,所以教師不妨讓學生親自進行拆裝,讓抽象的概念逐漸在學生腦海中建構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原理的認識。再如,在教學“汽車故障診斷”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電器的故障,并對這些故障進行觀察,隨后教師再利用情境教學將教學內容引入。情境下的“做后學”形式的目的是讓學生“先操作后理解”,而不是“先理解再操作”,重點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會他們如何根據教材進行自學、互學以及匯總。好的教學形式是加強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教師應當在充足的準備前提下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形式,為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助力。
(三)合作小組引互動,“有效”體驗職業感
學習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學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一般來說,中職學生更愛上實訓課,在實訓課中,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同時這對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特點開展相應的模擬職業課或是組織學生去相關企業參觀學習,也可以請企業中的專家來校為學生開展講座。甚至可以組織學生組成互動式合作小組模擬企業生產工作,將理論與技能結合,將實際生產與模擬教學融合,這樣的教學方法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促進學生專業課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進行汽修專業“汽車維護”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自發組成三人一組的互動式合作小組,其中一名學生扮演“客戶”,一名學生扮演“維修師傅”,另一名學生扮演“車間主管”。第一,“客戶”需要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訂立任務也就是“下單”,“維修師傅”需要按照訂單任務進行維修工作,而“車間主管”需要在“維修師傅”完成任務后對維修質量進行檢查。第二,根據相應的技能評估標準進行合理的評估。三人輪流扮演,通過這三個角色的互動,學生不但能夠更加輕松地掌握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體驗到專業技能帶來的“成就感”,而且懂得了如何在工作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三、結語
要想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提升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出發。學生應當正視專業課的學習,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能力。而教師應當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提高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有效吸收,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模式下,獲得專業課學習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夏迎喜.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汽修專業課的教學效果[J].中國職工教育,2012(10):104.
[2]曾耀華.中職汽修專業基于“做中學”教學的改革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4):135-136.
[3]鄒育平,朱瀅元.淺析中職學生的“有效學習”[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2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