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斯巴雅爾
摘 要:通過體能訓練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學生的體能訓練,通過采取各種創新實踐措施來最大限度提升體能訓練效果。因此,當前體育教育就是應提高對體能訓練的重視,想方設法提升體能訓練效果,將體能訓練的價值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鑒于此,本文對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路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中體育;體能訓練;訓練路徑
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數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想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而下意識地忽視了體育課程。然而,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健康的身體,將很難集中精力專心學習。不過,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學生學習時間往往都不夠用,更難以擠出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能訓練。因此,筆者身為體育教師,需盡量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體能素質在有限的課時內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
一、體能訓練在高中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具有能夠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堅定意志、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積極意義,對其身心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參與體能訓練,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參與高強度體育運動的過程,在不斷的高強度運動中,學生自然能夠得到鍛煉,進而增強身體素質。同時,由于運動強度是隨著訓練的不斷深入而增強的,為更好地完成任務、進行參與,學生也需要付出更多堅持和努力。在無形中,他們也會形成更堅定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品質。一旦這些品質形成,在教師指導下感受體能訓練的樂趣和魅力,他們就會更積極地進行自主鍛煉,從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實現健康成長。
1、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更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體能訓練正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最有效途徑之一。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情況呈一定卜滑趨勢,這與學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運動鍛煉較少密切相關。針對該情況,在體育教學中應進一步重視對學生的體能訓練,通過有效的體能訓練來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體能訓練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生的健康包括兩方面,一是身體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因此對于體育教學而言,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實踐表明,在體能訓練過程中,能夠通過多元化的訓練方式達到調節學生緊張心理狀態的效果,這對于學習壓力較大的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需要的。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路徑
1、優化選擇訓練內容
高中體育的課程內容應與實際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水平相適應,傳統的體能訓練課程對場地和訓練器材的要求沒有做出細分類目,內容粗糙空泛、沒有訓練的針對性。常規的訓練課程已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多樣化需求,因此要不斷優化課程、與時俱進、豐富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領域。如果要在體育教學中實實在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必須探索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而對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都做到改善。
例如,在教學的同時,向學生傳達每個訓練內容針對的提升部位是哪些,實現合理訓練應使用哪些訓練器材等,將教學內容細化,讓學生對自己的訓練得到更明確的理解,認識自身體能水平,有目的性地自主選擇訓練內容和訓練時間,這樣才能既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又加快體育教學進度。
2、調動訓練興趣
想實現高質量的體育教學,絕對不能敷衍了事,要充分調動學生對訓練內容的興趣,基于愛好的基礎上去提升體育技能,才能事半功倍。因此體育教育的教學理念不能墨守成規,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調整教學理念,充分調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能需求,運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得到充分發展,有的放矢地開展體能訓練。
例如,在開展課程之前,先對學生希望參與的練習項目做好調研,并結合學生身體情況適當調整訓練項目。對熱愛球類運動的學生,可以進行跑步、跳高等體能訓練,提升他們的肌肉強度和身體耐力,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實際訓練相結合,激發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熱情,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在考慮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結合實際做出適當調整,應用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拓寬學生的體能訓練途徑。
3、重視個體差異
無論在任何一門課程的任何一項學習活動中,個體差異都是存在的,直接造成了學生對不同指導方法的差異化需要,影響了他們在同等教學指導方法下的成長情況。面對這一問題,以強化教學效果為目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根據他們的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的體能訓練活動中,為更好地強化學生體能,教師需要先了解其個體差異,再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例如,對于一些天生就不具備良好運動能力、無法承擔高強度體能訓練的同學,適當降低強度,向其提出一些較為簡單、但能夠增強他們的體能的要求。先從根本上避免其出現過勞、受傷等問題,再逐步引導他們參與活動、循循序漸進地提高任務強度,使其在與自身身體素質相適應的活動中獲得提高。至于那些身體素質本就較好、能夠承擔高強度訓練的同學,便可以直接向其安排一些強度較大的任務了,同時將注意事項、防止受傷的方法清楚告知。此外,還可以根據他們在體育興趣、運動喜好方面的差異安排針對性的任務。如,在面對一些對田徑運動本就具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可以更多地圍繞田徑運用安排體能訓練任務,讓他們在田徑運動的參與中實現強健體魄的目的。
值得強調的是,無論采取何種差異化方法,教師都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差異的關注,根據個體的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選擇更加適合他們的語言指導方法。尤其是對于性格較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同學,要加強鼓勵,用激勵性語言激發他們的堅持信念,使其產生更堅定的體能鍛煉意識,保證其學習和訓練心態的穩定,緩解其由于結果不理想產生的心理壓力。對于性格外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好的同學,也以鼓勵為主,但在其出現明顯驕傲自大心理或應付任務的行為時,采取“打擊式”教育方法,以適當的批評幫助他們重建正確態度,調整其學習心態。
4、納入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它是指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教學質量進行客觀的判斷和評價。但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中,往往僅是以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種評價形式不夠全面,無法充分反映出體能訓練情況及體現出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為了解決該問題,應將體能訓練納入體育教學評價中,以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并且,具體的評價方式應多元化,既要有教師評價,也要有學生自主評價、生生相互評價、師生相互評價等,這樣才能夠給出一個最公正、客觀的評價結果,以指導下一步體能訓練計劃的制訂和改進,促進體能訓練效果的不斷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還具有培養學生堅定意志和良好生活習慣的積極作用,是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高中體育教師應對此形成正確意識,明確當前課程活動在體能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設計合理的課程活動,主動利用自主、游戲化等方式組織高中體育體能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豐富的訓練中,同時根據他們的個體差異調整訓練強度,以便更好地實現訓練目標、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智琪. 體能訓練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開展策略[J]. 新課程·下旬,2019(12):150.
[2] 薛萌. 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有效途徑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9,9(1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