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密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占據著學生們大量的學習時間。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然后根據實際情況探究這些熱點問題的解決對策,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高效開展,切實提高學生們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熱點問題;解決對策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均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數學是計算機技術的基礎,許多計算機編程都需要通過數學計算來實現。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必須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的數學人才。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熱點問題
目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口算技能訓練未能全面落實。口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水平,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們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部分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大量的課堂時間花費在習題練習上,卻沒有給學生們講授正確的口算方法和口算技巧,導致學生們在練習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1]。其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計算知識和計算技能,因此學生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部分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總是滔滔不絕地給學生們灌輸計算思路和計算方法,導致學生們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思考、探究和實踐,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較強的被動性,整體的課堂參與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其三,解題思路較為固化??茖W的解題思路是正確計算結果的重要保障,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但是部分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針對一類題目進行專項訓練,導致學生們在腦海中形成固定的解題思路,但是當題目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出來時,學生們就會產生不知所措的感覺。
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熱點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全面落實口算技能訓練
口算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扮演著非常中重要的角色,對學生們計算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必須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現狀和學習需求,全面落實口算技能訓練,從而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比如在講授“三位數乘兩位數”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就為學生們設計了以下口算技能訓練題目:150×30、125×16、60×120、400×30、200×14、160×25。對于150×30、60×120、400×30、200×14而言,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將數字后面的零去掉,將其轉化為15×3、6×12、4×3、2×14,然后計算出相應的結果,再將去掉的零添加到計算結果中,得到最終的計算答案。對于125×16而言,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將其拆分為(125×8)×2,然后得到1000×2,接著得出最終的計算答案;對于160×25而言,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將其拆分為40×(4×25),然后得到40×100,接著得出最終的計算答案。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數學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枯燥性和復雜性,因此學生們在老師高強度的課堂知識講解下,很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和逃避心理,這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結合學生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為學生們提供適宜的時間進行思考、探究和實現,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比如某老師在講授“運算定理”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就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文具店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并將學生們分為兩個大組,其中一組學生充當顧客的角色,另一組學生充當文具店老板的角色,給學生們的橡皮、鉛筆、尺子以及文具盒等標注價格,引導學生們通過最簡便的方法得出購買文具的價格,使得學生們能夠在商品買賣的過程中理解運算定律的內涵,幫助學生們認識到數字相加位置的變化,并不會影響最后的結果[3]。這種教學方式有效避免了老師對加法結合律的反復強調,而是讓學生們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歸納總結,同時還為學生們創設了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們能夠在玩耍中進行計算訓練,達到了減負增效的根本目的。
(三)有效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對新鮮事物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理解和感悟。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應充分考量學生們的年齡特征,拓展學生們的解題思路,尊重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并鼓勵學生們對計算過程進行科學創新,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們舉一反三的能力[4]。比如某老師在講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就組織學生們通過多種方法得出正確答案。對于30-12.5-5.5而言,學生們可以按照題目順序進行依次計算,也可以將其轉化為30-(12.5+5.5)進行計算。對于23.93-2.2-13.93而言,學生們可以按照題目順序進行依次計算,也可以將其轉化為23.93-13.93-2.2進行計算。對于0.6+7.91+3.4+0.09而言,學生們可以按照題目順序進行依次計算,也可以將其轉化為(0.6+3.4)+(7.91+0.09)進行計算。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們鞏固前面學到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能讓學生們在不同解題方法的對比過程中,找到最簡便、最快速的解題方法,這對學生們計算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題目都有簡便的、快速的解題辦法,因此老師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為學生們設置5.37+6.25+7.66、15.83+8.9+2.4等常規性題目,有效防止學生們出現不看題目就尋找簡便快速運算的不良現象。
結語:
小學是學生的教育啟蒙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和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打破傳統教學的桎梏,深入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全面落實口算技能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從而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優質的課堂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肖述鵬.探討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及解決方法[J].知識文庫,2022(06):58-60.
[2]申貴軍.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22(06):172-174.
[3]汪納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及對策探究[J].讀寫算,2020(16):74.
[4]俞晨.探討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及其對策[J].新課程(中),2019(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