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蓉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與全面落實,核心素養理念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核心素養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其學習水平的主要途徑,是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的有效保障。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忽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僅單純教學數學理論知識的問題,使得數學教學氛圍過于枯燥、乏味。而通過將生活化元素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融合,既能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也能幫助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诖?,本文立足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融入學生生活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旨在為小學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核心素養;學生生活;策略;數學教學
前言:
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學科有著晦澀難懂、抽象性強的特點,需要教師采取更加新穎、高效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當前小學數學在實際教學期間,多數教師仍未緊跟教育趨勢更新教學理念,僅采取灌輸法進行教學,使得小學生缺少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這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學習效率。對此,為轉變該現象,小學數學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融入生活化元素,激發小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動力,有效改善數學學科質量,促進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得以提高。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通常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符合自身成長需求與社會變化需求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個人能力。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包括符號意識、數感、空間觀念、運算能力、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等,是提升小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重要途徑。數學教師若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應在講解教材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培育的重視,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質疑意識,有效強化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需采取高效、科學的方法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主動探究與了解更加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以情境教學的形式增強小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以此為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提供有力保障。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對于乏味、抽象、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缺少學習興趣,導致數學課堂的教育質量難以達到理想效果。而生活中存在的許多情境、事件都與數學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將這些情境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能將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學問題以更加直觀、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還能幫助學生感悟數學學科的意義和趣味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生活情境教學,集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專注力,促使數學教學質量得以提高。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多位數乘一位數》一課為例,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可給學生創設“桌子上有三盒鉛筆,其中每盒鉛筆中分別有12支鉛筆,那么桌子上一共有多少鉛筆”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對知識探究,有的學生通過加法的形式算出結果,也有的學生通過數數得出了結果,這時教師需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隨后,教師可繼續導入新課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更加快捷、高效的學習方法。通過創建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既能活躍小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也能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1]。
(二)鍛煉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可適當融入生活元素鍛煉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指導學生借助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生活問題,有效強化其學習水平,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得到較好培養。為使小學生能更好的意識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教師應結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合理設計數學課堂,使學生能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數學知識內容,加深學生知識理解與學習印象。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克和千克》為例,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可先準備好蘋果、獼猴桃、香瓜等水果,然后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數學活動,把學生分為各個小組,每組成員中有一名售貨員和兩名顧客,向學生提出“多多和彤彤買了10元的蘋果和香瓜,其中蘋果和香瓜的售價相同,那么他們共買了多少蘋果和香瓜呢?”學生對此產生疑問,這時教師可導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有效活躍學生思維能力。另外,數學教師還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溝通,讓家長在日常購物的家庭活動中引導學生換算克和千克的單位,培養其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從而為完善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夯實基礎。
(三)增強教學趣味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可借助生活中的實物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增強課堂趣味性,促進小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傳統小學數學課堂并不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僅單一性的開展理論知識灌輸,導致數學教學氛圍過于沉悶、乏味。針對該種現象,小學數學教師需及時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使小學生能通過實踐的方法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有效深化學生知識印象,以此達到學生數學素養有效提高的目的。以人教版小學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為例,為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準備膠水、紙張、剪刀等物品,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制作相應的立體模型,并利用學生制作的模型為其講解相應的表面積公式,使其能真正理解所學的內容。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生活化教學的角度指導學生學習與探究知識,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與數學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其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得到較好培養[2]。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將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不僅能提高小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強化其實踐應用能力,也能優化數學課堂的整體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積極更新自身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增強教學趣味等形式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以此為小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包玉英. 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J]. 讀與寫:中旬, 2022(7):3.
[2] 楊曉微.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