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華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語文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具有關鍵作用。因為語文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無論哪一科的學習都需要這四種能力。所以,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們應該注重語文教學,并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訓。此外,在所有語文能力中,聽、說能力是最基本的,而核心能力是閱讀和寫作能力。唯有當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升,其寫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文思維和審美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本文就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與提升;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小學眾多學科中,語文知識需要大量積累,而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但是據筆者所知,在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陳舊,為學生講述拼音、生字、生詞、段落等最后是文章的寫作手法和中心主旨,這種機械化的教學過程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使學生感受到疲憊。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在近些年來很難得到提升的原因之一。其次,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了學生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作用,但是教師并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是按照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去講課,完成教學目標,所以語文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過度關注閱讀的技巧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語文學科在小學學科中是除數學學科外實用性最強的學科,所謂的實用性大多指其語言應用的實用性。所以,語文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應該從語文這一學科的本質出發,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只有理解和欣賞語言的運用,學生才能在語文課文或者書籍中發現更多的知識和閱讀的樂趣。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課文中語言的運用,使其體會語言的魅力,忽略規則性的、程序化的教學,引導學生從欣賞語言開始,而至于生字生詞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其次,教師還應該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語言表達的形式,提升其閱讀能力。比如,在學習《四季之美》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四季的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品味文章的語言,找到自己觀看視頻的感受與文中所描述的相似點,激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當讀到“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紫紅的彩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視頻中關于該景色的描寫,體會語言的魅力。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以及閱讀的理解,提升其認知,并明白文字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文字是除我們對實物的直接感受外,能夠描寫和形容出任何東西的手段,包括風景、心情、情感等。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容日出、日落,讓學生用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去寫,包括眼睛所觀察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心中的情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精神上體會自然風光的美好,感受文字的價值和力量,激發其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
(二)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文本
小學時期的學生思想比較稚嫩且對外界的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所以該時期的學生自制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差。因此,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書籍,教師應該認真挑選。比如,書籍中應該含有少兒因素,像圖畫等,激發學生想要閱讀的欲望。其次,教師為學生所選擇的文章以及書籍也應多以敘事為主,因為該類文章與小學生的思維相符,能夠降低其理解的難度。比如,為學生推薦《我的祖國》這一書籍,因為該書籍符合插畫多且敘事的特征,并且書中概述針對思想教育的成分比較多,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和愛國觀念,使其明白愛國是身為中華兒女最基本的品質。在學生閱讀結束后,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書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去仿寫,鍛煉其語言組織能力。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組織能力,還能促進其全面發展。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和學習狀態設計閱讀教學的目標。
(三)利用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經過精挑細選最終確定的,所以教材中的文章比較經典,并且可借鑒的價值比較多,因此語文課文也能夠成為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工具。首先,教師應該調動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閱讀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對文章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更加投入地去閱讀。所以,在語文課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通過生動有趣的問題,調動他們的思考與探索欲望。例如,學生在閱讀《秦兵馬俑》時,教師就可以在開始上課時問學生問題:大家有沒有去過西安?接著通過他們的答案引出兵馬俑,并向他們介紹兵馬俑的故事,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在讀了文章之后表達自己的體會,在任務驅使下,會比較認真地閱讀課文。
(四)利用群文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方法卻屈指可數,在寥寥無幾的方法中,群文閱讀受到了眾多小學語文教師的青睞。該方法根據文章的主題將相似,或者主題相反的文章組合起來供學生閱讀,加深學生對同類或者不同主題的理解,提高閱讀的質量。此外,群文閱讀還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和閱讀能力。比如,在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另一篇文章《三顧茅廬》因為這兩篇文章類似,因為之前張飛對諸葛亮的態度也是不滿的。通過兩篇文章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明白國家主要人才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結語:
所謂閱讀就是指學生通過文字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感情以及創設的世界,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書籍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獲得知識的間接途徑,所以在沒有實踐能力的時候,閱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的最好途徑之一。閱讀對學生正確思想的構建也有著積極作用,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生思想的可塑性比較強,而小學時期的語文教材以及優秀的書籍都包含了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藝瑜.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24):79.
[2]韓燕蘭.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散文百家(理論),2020(02):138+140.
[3]黃春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課外語文,2020(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