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姣
摘要: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開展作業設計優化既有利于呼應“減負”號召,且對于消除應試教育的弊端存在可預見的效果。探究“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不僅能夠減輕師生的負擔,而且能夠改進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為作業提質增效,更好的實現布置作業的目的。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
隨著教育不斷地改革,學生們課后的作業量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慢慢地成為大家的關注熱點。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號召下,減負成了教育改革中的熱點話題。學生的課后作業向來是鞏固學生課上知識的最佳辦法,教師都希望學生可以牢牢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會大量地布置課后作業。由于父母對子女給予過高的期盼,從而利用原本可以休息的時間報滿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使得原本僅有的休息時間被各種輔導完全占領,久而久之,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自主學習的動力下降, 家長也因壓力過大逐漸疲憊。那么初中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基礎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需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更應該優化設計作業,以此達到“雙減”的目的。
一、設計調查性作業
初中數學這門學科邏輯性強且更加復雜難懂,為了更好的幫助初中生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就應在雙減背景下,對數學作業實施優化設計。改變一成不變的書面形式,設計調查性作業。教師可圍繞課堂所學,聯系初中生日常生活,并針對關于數學知識的實際問題所設置。讓初中生能通過觀察、調查、訪問及收集資料而了解現狀,并能在分析后,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如此遠比反復做習題更能引發初中生興趣,使其能有更積極高漲的情緒。既能讓初中生所學得到有效運用,還能加強記憶,促使初中生得到鍛煉。
例如,在《數據的表示》一課,此課主要包含“扇形統計圖”與“利用統計圖表傳遞信息”兩部分內容,需初中生完全掌握。在學習本課后,教師應在課后圍繞當天所學知識,設計調查性數學作業,讓初中生獨立完成。比如:從實際生活出發,選擇某些現象或事實,通過觀察、調查與訪問來獲取數據,在整理后繪制成扇形統計圖,再進行仔細分析進行合理判斷,最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見解。如此有趣的課后作業遠比習題更吸引人,可調動初中生興趣,使其能在高漲積極的情緒下主動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
二、設計實踐性作業
在初中階段,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學也在不斷改革,在此背景下,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課后作業也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教師可借此全面了解初中生對課堂所學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而學生則能通過作業鞏固當天學習過的知識。因此,教師應對數學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可根據所學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比如,為了讓初中生明白數學就在身邊且與生活不可分割,教師可讓數學作業更貼近于實際生活,促使初中生能以數學眼光去觀察世界,那么就可以設計實踐性作業。如此一來,既可讓初中生產生極大興趣與動力,從而主動進行實踐,完成教師所設計的作業,還能避免一成不變的題海模式,確保初中生所學知識能得到鞏固,得以顯著提高其學習質量。
例如,在《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圖》一課,本課是“圖形的初步認識”中的內容,主要讓初中生了解立體圖形表面展開圖,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在學習本課知識后,教師可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初中生動手操作。比如:利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如長方形鞋盒、漏斗、圓柱、長方體等,分別以不同方式展開,看一看能得到多少種表面展開圖,并思考能否說出這些多面體的名稱。如此富有實踐性的數學作業,可鍛煉初中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其更感興趣。而在這過程中,初中生能更好的感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充分了解同一個立體圖形,如果按不同方式展開,所得到的表面圖也是不一樣的。既可讓初中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并掌握的更扎實,同時可加強初中生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確保雙減背景下作業優化設計能收獲顯著效果。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學科也應做出改變與調整,尤其是作業方面,更是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應對此有全面且正確的認知,并對數學作業實施優化設計,改變以往大量書面習題形式,應以能引發初中生自主與積極性的形式為主。比如,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與重點知識,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可將初中生興趣激發,促使其能產生足夠動力,從而主動積極的動手進完成教師所設計的作業。一方面能對當天所學知識有極好的鞏固作用,并能熟練運用,做到完全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教師也能以此了解初中生知識的吸收情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達到雙減政策要求。
例如,在《設計軸對稱圖案》一課,本課是“軸對稱、平移與旋轉”中的知識,目的是讓初中生能完全理解軸對稱圖案,學會如何判定。在學習本課后,教師可圍繞知識點設計趣味性作業,借此代替枯燥的書面作業。比如: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觀察獲取靈感與思路,設計出更多精美、漂亮的軸對稱圖案,可以是建筑、植物、商標、藝術品、生活用品、室內裝飾等,但前提必須是軸對稱圖案。如此富有趣味性的課后作業,可將初中生興趣激發,使其能產生更加積極、高漲的情緒,并主動去完成教師設計的作業。而初中生通過設計出種類繁多、大方漂亮且具有藝術性的軸對稱圖案,既能達到鞏固與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知識目的,從而掌握的更扎實,還能鍛煉初中生動手能力,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負擔與壓力,得以明顯提高初中生學習質量,讓教師教學效果更顯著。
總結:
在初中階段,數學學科學習難度較大,如果再上加大量的書面作業,會增加初中生負擔,使其身心俱疲。因此,在當前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對數學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可從前置性、實踐性、趣味性等方面著手,圍繞課堂所學設計多樣化的作業,促使初中生能主動去完成教師作設計的作業,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保障初中生學習質量與教學效率實現逐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青林.初中數學設計多元化作業的策略與方式[J].家長,2021(27):38-39.
[2]魏雪梅.探究“減負”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作業設計[J].試題與研究,2019(08):159.
[3]王冠華.初中數學家庭作業的現狀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