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鄭玲
摘要:“雙減”政策順應時勢,著眼未來,對學校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減負提質,最大程度地緩解廣大家長的內心焦慮,歸根結底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與現實需求,也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為有效落實相關政策,使學生得到更科學、合理的培養,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突破舊式教學的束縛,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創新。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引言:數學因其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會對學生的理解與掌握造成一定的困擾。學生為學好數學知識,需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同時要在思考的過程中運用自身的發散思維,即在進行數學學習活動時,應該放棄傳統機械式的記憶方法,并且要在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指導下,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進學習和探究活動當中,并且還能在實際活動中靈活地利用已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數學課程的教育效果,需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加強與培養,使其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具備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
一、課堂教學導入環節
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各個環節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效果最好的要屬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因為此環節的主要教育價值就是對學生予以全方位的引導,興趣自然也在其中。例如在進行《相交線》的學習之前,我就在課堂導入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許多“錯覺圖”,如禮帽圖、圓盤圖等,讓他們進行觀察并與他們對錯覺圖中的內容進行了討論,讓他們去思考圖中到底展示的是什么,如“視頻中禮帽的高度和寬度哪個更長?”,學生一致表示高度更長,因為一眼就看出來了。當學生發現隨著觀察圖片的角度、狀態發生變化時,他們發現禮帽的高度與寬度已變化,這讓他們想當然的主觀判斷被推翻,這會讓他們獲得感官沖擊,并對其產生探究欲望,學生的學習狀態由此被調動。
在此環節中,教師除了要保證設計的導入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興趣之外,還必須要為學生提供探究式學習空間,讓他們可以有機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去進行探究,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超出自己認知的體驗,由此來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二、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教師在創建探究課堂時,可以從創設情境方面入手,將生活化的內容引入課堂,將數學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識轉變為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內容和情境,這可有效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學情境的創建可有效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會主動探究。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方法.此時,教師便可以將學生日常可以接觸到的場景融入教學設計中。舉例說明:某個學生家庭五月份的收入為x元,生活花銷為其月收入的1/3,去除生活花銷外,剩余4500元,請計算出該學生家庭五月份的收入為多少。通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到可以將未知數和已知數列為方程式解答此類問題。但由于缺乏解題經驗,學生很難自行找出列方程式的方法,此時教師便可借助語言啟發學生,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找出解答方法。此時學生基本能夠掌握該類型題的解題規律,教師可以列出同類型的習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加強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三、明確目標,培養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以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到初中階段的各個學科教學中,均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圖形的旋轉》的教學時,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所以他們是具備一定知識儲備的。與此同時,對于已經上初中的他們而言,無論是空間思維能力還是學習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所以以此為基礎進行自主學習的設計是最佳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不出現學習方面的偏移,我會為他們布置一些自主學習任務,如“圖形旋轉的概念是什么”、“概括圖形旋轉時的特點”等,在這些具有明確指向性的學習任務下,學生會讓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更有科學性,這不僅可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初中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四、觀察學生課堂表現,組織學習經驗交流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想要實現對學生的數學素質培養,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就必須要做好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此,教師要積極做好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并根據他們的實際水平進行課堂學習經驗的交流,由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完成《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的學習之后,我就讓他們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針對課堂所學習的內容進行互動交流,讓大家說一說坐標在生活中的價值及如何正確應用坐標。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互動交流的熱情,我還專門在該環節中設計了“以自己為中心,進行班級同學、老師的坐標定位”的訓練內容,由此來考察他們對于坐標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效果。在完成互動訓練之后,我會隨機與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隨機說出幾名同學的坐標位置,由其他同學對他的答案進行核實,并進行以此為基礎的課堂互動,讓他們可以進一步強化對坐標知識的記憶,并獲得良好的課堂訓練體驗。
從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角度來看,課堂訓練環節是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來源,雖然雙減政策中沒有明確訓練環節的減壓內容,但教師要能夠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從訓練環節就獲得學習壓力的減輕,通過以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對于他們予以考察和訓練,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總結:學校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與素養的主要途徑。提質增效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落實“雙減”的關鍵。“雙減”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樂學氛圍,將學生發自內心的情感、興趣激發出來,從而使其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卜春明."減負增效"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淺探[J].求知導刊,2020(6):8-9.
[2]胡玉華.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新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20):47.
[3]張學良.淺談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5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