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祥
摘要: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思維與認知上的差異,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來調整教學手法,確保每名學生都可以得到符合自身能力的發展,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層級劃分,貫徹落實當前時代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方針,幫助學生健康學習和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分層教學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與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國對于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確保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對此,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各科教師也在不斷致力研究著。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分層教學的手法,幫助學生切實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帶領學生體會數學中的規律,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本文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展開研究探討。
一、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主要原則
(一)主體原則
當前時代的教育理念是以生為本,即教師由原本的課堂主導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思考與探索時間,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也要關心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以及理解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遵從學生主體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引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層級任務的布置,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每個層級的學生團體能夠互幫互助,互相學習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實現全班學生共同進步。數學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也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鼓勵引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出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為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
(二)激勵原則
小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還尚在發育中,他們學習的最主要動力都是來源于家長與教師的期望,所以學生渴望得到表揚和鼓勵,只有在學生獲得成果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夠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課程中進行分層教學時,也要注重遵從激勵性原則。提前對每個層級的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自由探索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解決問題,并對學生最后的學習成果進行科學點評,促進學生進步。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很多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對待教師布置的問題可能解答得不夠全面或會出現不會做、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時教師不要急于批評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困難點,及時加以引導改善,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進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學生也能夠獲得成就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今后的深度學習。
二、小學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學生認知分層
教師在教學與日常生活中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為了進行科學合理的學生分層,教師可以采用小測驗的形式,結合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了解來劃分層級。一般來說,學生的層級可分為三層:首先是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弱,對新知識接受度不高,同時缺乏學習積極性的C層學生,對待此層級的學生主要以鞏固基礎,通過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為主要目標;其次,將有一定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良好且基礎扎實的學生劃分為B層級,對待此層級學生主要在于傳授學習技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而產生學習熱情,對學生今后的深度學習大有幫助;最后,將學習能力強、天賦高、接受新鮮事物快、懂得將所學知識舉一反三的學生劃分為A層級,針對此類學生,教師在完成基礎教育目標的同時,可以適當為其進行一些課外的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更有趣味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充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二)學習目標分層
在學生的層級劃分完成以后,就要針對教學進行分層。無論是何科目的教學都需要制定高效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使整堂課的教學更加順利地進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大綱,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內容分層
目標是教學的基礎,在教師制定完教學目標后,就要在教學中加以實施,體現出分層教學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自由思考探索的時間,同時可以圍繞著教學內容向學生拋出問題供學生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
(四)學習方法分層
數學的學習是講究方法的,只有掌握了數學的學習技巧,才能夠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帶領學生學習各種數學技巧,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五)作業評價分層
學習評價是各科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主要在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在科學的學習評價中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待改善之處,也能夠幫助教師發現學生的問題與自身教學的不足,據此改善今后的教學手法,對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大有幫助。所以教師應當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置相應的評價體制,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當其有了良好的學習意識且認真學習時,不管學習成果是否明顯,教師都要給予鼓勵,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帶給自己的快樂,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深度學習大有裨益。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分層,針對學生層級布置不同的作業任務。比如,給予C層學生更多的基礎知識鞏固作業,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給予B層學生具有趣味性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到生活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后給予A層學生拓展延伸的作業任務,讓學生有效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獲取更多知識,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作為學生引導者的小學教師結合自身專業,采取分層教學的有效手法,將學生認知分層,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分層,讓每名學生都能夠得到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引導。在教學中掌握數學的技巧,感受數學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習興趣,這對學生今后的深度學習與人生發展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楊萍.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123-124.
[2]王藍娟.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149.
[3]王磊.簡述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