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初中生物課程改革,是一場涉及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與課程資源、教學方式與行為、評價體系等諸多方面的改革,對于初中的生物課程體制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初中的生物教學變革不但涉及到生物課程標準和教材,也包含著對教學思路、課程體系、教育結構,以及課程目標等教學理念的重大改變,也會對教學結構、教學模式、課程評價方法等產生重要變化。所以,初中生物教學變革的結果完全有賴于初中生物教師如何從傳統的教學理論、思維模式、課堂教學進行跨越式的轉變。另外,我們也必須前瞻性地分析在生物課改中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并且根據初中生物教育現狀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給出生物教學改革的處理措施,以進一步推進初中生物教育的變革進程。
關鍵詞: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核心問題,策略研究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初中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以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在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大膽創新,敢于放棄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往生物課程中所具有的不足已經得到了克服,但與此同時,在初中生物教學改革過程中也同樣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對改革過程中某些核心問題的處理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從當前初中生物課程現狀以及新課改中的核心問題出發,對如何做好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的教學工作提出建議和看法。
1.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核心問題
1.1教材內容陳舊
在新課改的條件下,當前初中生物的教材內容和實驗操作活動與以往比較出現了很大變動。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老師要教給學生比較實用、相對先進的生物學知識。從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情況來說,由于初中的生物教材通常是幾年一更新,而且其中不少知識點都已經較為過時,教師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中的知識點開展課堂教學勢必和新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不符,也影響到了學生生物學習的質量,對學生的長期學習和長遠發展都十分不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生物老師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不過,由于生物老師并不重視知識的豐富與積累,不注重對自身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在當前的實踐生物課程中,老師所組織的教學也經常走過場,對全新的生物知識的鉆研和探究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時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1.2教學方法單一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樹立學生、教師教學“雙主體”教學思想,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不少老師往往脫離生物教材,只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采取較簡單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初中生物教學上,由于老師習慣于"知識灌輸"的方法開展生物教學活動,而并未顧及到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和創新思想,使得學生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十分被動,沒有主動性和創造力。長此以往,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同時也會產生厭煩情緒,由此導致了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渴求度也逐步降低。此外,在學校限定的上課時段里,由于老師對基礎知識的理論傳授時間大大超過了學生的實際運用時間,學生的動手實際能力逐漸減弱,從而不利于理論和實際運用相結合這一教育目標的達成。
2.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核心問題的解決策略
2.1擴展初中生物教材內容
生物學課程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開始,從來源于生活或原有知識并能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現有課程內容注重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把生活和社會作為學生認知發展的活水。在初中生物課程中,面對教材內容陳舊單一的困境,老師在制訂課程目標和課堂教學方法時要仔細研讀最新的課程標準、講義和參考書,并且多引入生活內容,以挖掘課程的深度與廣度。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展初中生物課程的內容,把互聯網上更加前沿的、實用的初中生物知識點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拓寬學生的認知眼界,并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此才能讓學生掌握較為先進、最為實用的生物理論知識,又可以保證學生復習的實效性。當教師傳授完生物知識以后,學生可以開展與之相關的實際操作活動,這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生物知識,同時還能夠訓練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了學生的良好發揮。
2.2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及時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要改革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老師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運用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教學法等不同教學方法,并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際掌握情況之間的差異開展針對性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師的學習信心,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其次,生物老師可以更多運用教學設備和高科技手段來為初中生物教學服務。一方面能更有效利用海量的網絡資源,通過自主研究開展多媒體教學,從而更好地把教學內容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并充分發揮其優點。另外,利用校內培訓的機會,通過向專項技術人員學習相關技能,以提高自身的設備利用技術,調動學員的上課積極性,提升課堂效果。
最后,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合理分配好有限的上課時間。在課堂學習中老師也要發揮好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好引導者的角色。例如,學生在學習《生物和細胞》這一章節時,尤其是有細胞結構時,老師可以運用顯微鏡進行輔助教學,并有序組織學生利用顯微鏡對細胞結構進行細致考察,有助于學生生物學習的質量,也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
3.結論
綜上所述,盡管現階段初中生物教育已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新課改對生物教學的要求相比仍舊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應意識到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并通過持續強化自我建設,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豐富課程內容,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等方法不斷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工作加以優化與完善。除此之外,教師必須強化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掌握,并增強運用高科技教學設備的能力,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促進學生生物學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軍芳.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J].科幻畫報,2020(12):209.
[2]許建全.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讀寫算,2020(08):1.
[3]邱祥.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創新分析[J].新課程,2020(10):163.